1.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每课一练(08岳麓版必修2).doc

1.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每课一练(08岳麓版必修2).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每课一练(08岳麓版必修2).doc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训练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选择题 1.著名史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以下选项中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 A.北京人遗址已发现采集和猎取食物的遗迹 B.人们在湖南玉蟾岩、浙江河姆渡等地都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 C.除了黍、粟、水稻外,起源于我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大豆等 D.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考古发掘中,人们发现了存在大量稻谷的遗存 2.中国传说的“圣王”中,神农氏有着显赫的地位,右图即为“神农氏尝百草”。它反映了(  ) A.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B.原始手工业的发展 C.古代生产工具的改进 D.远古时期粮食品种的确立 3.据考古发现,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C.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4.考古学家在对我国某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以下两件农具(经技术测定,这两件农具均为同一时期遗存下来的物品)。此遗址最早是(  ) 翻车       曲辕犁 A.西周 B.三国 C.唐朝 D.北宋 5.“是谁领着百川归大海,是谁把那山水巧安排,一心护生灵,两脚断山脉,三过家门不入,四千年痴心不改……”这首反映大禹治水的歌曲,在2008年央视青歌赛上获得好评。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  ) A.灌溉工具的不断改进 B.上古时代为发展生产而兴修水利 C.水利建设的逐渐进步 D.历代治理黄河的艰难历程 6.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突出表明(  ) A.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 B.水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 C.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出现 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7.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这一传说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 C.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8.《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二、非选择题 9.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某博物馆拟以“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为主题作一展览,邀请中学生参加展览的筹备。 展览一 灿烂辉煌的农业成就 (1)该展厅设置了农具的逐步改进和水利设施的完备两个板块。请你选取中国古代农业代表性的成就充实展览内容。 展览二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2)该展区展览了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状态的耕织图,如果你是解说员,请对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作简要评价。   展览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形成了独特而优良的生产模式。它特别重视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最大限度的投入。讲究轮作、复种、加强管理;非常注重水利的兴修和技术的改进,以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3)请你据以上材料,为展览三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结束语 珍贵无比的经验教训 (4)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水平亟须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本次展览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1.B 2.D 3.C 4.C 5.B 6.D 7.C 8.B  9.(1)农具改进:曲辕犁和筒车的创制等。水利完备:春秋时期的芍陂,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或者答符合史实、具有代表性的其他例子) (2)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它妨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3)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或答符合要求的其他标题) (4)继承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完善水利设施;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走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之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