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涉藏金石碑刻研究刍议——以甘肃涉藏碑铭为例.pdf
• 67.
涉藏金石碑刻研究鱼议一以甘肃涉藏碑铭为例
吴景山
[摘要] 目前我国西北、西南地区存有大量有关藏族历史信息的金石碑铭。文章结合作者多年考察中
的收获和感受,就如何去进一步发掘、利用这些宝贵资料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同时对于应
该尽快地收集整理涉藏金石碑刻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l 金石碑刻;吐蕃,藏族;史料
[中图分类号J K877. 42214
[文献标识码J A
[文章编号1 1002 - 557(X)(2012)02 - 0067 - 04
1 、有关涉藏金石碑铭的研究
涉藏金石碑铭的遗存在我国分布的范围很广,其中大多散落在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
省区。这些金石碑铭存有丰富的有关藏族历史的信息,为我们研究藏族悠久的历史,乃至了解他们灿烂
而辉煌文化,提供了十分丰富而坚实的文字依据。
近些年来,学术界曾先后对西藏、青海、甘肃等地的一些涉藏金石碑铭作过介绍和整理。其中以王
尧先生编著的〈吐蕃金石录〉①一书最具代表性。书中收录了包括著名的唐蕃会盟碑在内的碑刻与
摩崖刻石共10种,另收桑耶寺、自珠寺、叶尔巴寺钟铭文共3种。作者不仅利用国际上通用的对于金石碑
刻的科学著录方法,不仅对每种碑铭资料从录文、解题、译文、考释等4个方面入手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与
研究,而且在解题与考释中,对每种碑刻钟铭文字中所涉及到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文化、军事、地
名、风俗等问题都作了细致全面的介绍与论证,从丽使我们对唐代吐蕃政权中晚期的社会活动及生活状
况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吐蕃金石录〉一书为我们在利用研究藏学金石碑刻方面无疑提供了成功的
范例。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无论是在藏族同胞现在生活的地方,还是在他们的祖先曾经活动过的区域,目
前仍然有大量涉关藏族历史资料信息的金石碑铭资料尚待我们去作进一步的考察和发现;在如何发掘
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料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2 、甘肃涉藏金石碑刻四例
笔者近些年在野外考察中发现了大量的涉藏碑铭资料,其中仅在甘肃省的漳县就有刻于清代康熙
二十一年(1682) 的大威德征魔图碑、清代道光五年(1825 )的重建锡庆寺记碑、锡庆寺八处界碑三
方碑刻。这三方碑刻的发现,向我们说明了曾经有大量的藏族先民在这一带区域活动居住过,只不过到
后来,他们有相当的-部分入都融合到了当地的汉族群体之中了。其中大威德征魔图碑的发现,向我
们透露了清代初年漳县一带所流行的民间宗教信仰;而重建锡庆寺记碑、锡庆寺八处界碑则向我们
提供了藏传佛教曾在这里传播的历史信息。
①王尧先生: 吐蕃金石录) [z],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
• 68. 中国藏学 2012年第2期(总第101期)
大威德征魔图碑石刻,被发现于漳县县城东部约200里处的荒山上。它由一块未经打磨的变质岩
石雕刻而成,约40厘米见方,厚约7厘米。其平滑的石面上刻有梵文、藏文,及人兽图案。最上方为一行
藏文,自左至右横刻,意为康熙21年(1682)造,大威德征魔图。中间是一条圆形巨龙,左有龙头,右有
龙尾,下有四条龙爪,龙背上的图案内刻有梵文,为〈心咒经〉部分内容。此碑石所刻划的应当是藏族
先民护佑神符的图案。
重建锡庆寺记碑今存漳县县城南部约40公里处的大革滩乡北沟寺小学校内。碑石为石灰岩质,
高120厘米,宽65厘米,厚8厘米。碑文自有至左竖刻,共17行,行4-35字不等,字为楷书,每字约2厘米见
方。碑文如下:
盖闻: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Jl鼠东之有此寺也,由来久矣。粤稽其故,
始于
顺治年间。自禅宗喇嘛常奴布达节修行京都护国寺,遂蒙皇恩,高升山西五台掌印总都大
喇
嘛。终其身于山,粤葬于菩萨顶东坡之域,墓碑犹存。厥后,其侄常奴仆尖措,至
圣祖仁皇帝口
口口口君,禄位高升,亦如其故。然向善无已,故不慕势位之尊,自荣任之所至于Jl民东。
爱兹上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遂建寺于此,命名为教隆。至仁皇四十三年,有喇嘛扎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