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城市化2、城市化程;3、如何实现城市城市化程城市化程?解决城市化程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工程建设改变地形地势,破坏植被②土地自然功能改变,建筑景观大量出现 ③人工生态系统强化④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区域文化受到影响⑤人口和产业活动集中,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⑥污染物增加,生态严重受损⑦河网系统破坏,洪涝灾害增加⑧地下水位下降,河湖水质变差⑨名胜古迹破坏,恢复重建困难⑩城乡差别缩小,城市辐射功能增强
二.根据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填写下表,并与解决措施连起来:
“城市病”表现方面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或发展趋势
环保
1、推进廉租房建设,改善住房条件
2、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治安管理
3、控制污染排放,美化城市环境
4、发展经济,提高就业率
5、发展立体交通和公共交通
6、增加绿地,保护生态和名胜古迹
7、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8、切实保护耕地资源
9、合理规划城市是最有效的方法
10.建设卫星城是较好的方法
11.加强文化教育投入,提高人口
素质
地价
治安
就业
交通
住房
公共资源
耕地资源
学习后记
【课堂训练】
近年来,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给我国经济注入了活力,但也给环境带来多方面的压力。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衡量现代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是( )
A.高层建筑的采光度
B.交通通达度
C.城市绿地面积的大小
D.城市居民文化水平高低
2.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有( )
①外来务工人员多 ②城市人口素质较低 ③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④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1题,衡量现代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绿地面积的大小。第12题,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有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绿化面积减小、环境污染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所以B正确。
答案:11.C 12.B
3.(2012·上海地理)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
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 2010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据2009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
材料二 2009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858个,比重为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个。“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
(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3)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什么意义?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可知乐清市劳动力人口结构的变化,由图可知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注意从时间变化角度去说明问题。第(2)题,由图可知乐清市调整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由材料二可知乐清市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环境质量、建立了社会服务体系(全民健身苑、篮球场、养老金等)。第(3)题,明确“就地式城市化”的概念,与传统的城市化的弊端做比较,可知就地式城市化是我国农村城市化建设的一条新路,劳动力就地转化,既加快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又避免了城市过度膨胀带来的问题。
答案:(1)从劳动人口结构变化看: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2009年比1999年减少了约四分之一,表明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2)建设现代化生活、文化娱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城市人口一样的教育和养老服务,又保持乡村的特色生活方式。(任答三点即可)(3) 为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就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缩小城乡差别;可以避免城市过度膨胀所带来的“城市病”(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任答两点即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