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每课一练(岳麓版选修1).doc

2.3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每课一练(岳麓版选修1).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3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每课一练(岳麓版选修1).doc

2.3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每课一练(岳麓版选修1) 知能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 ) A.春秋时期分封制已受到破坏 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D.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使井田制瓦解 B.导致了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3.(2012·太原高二检测)《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②“秋七月,初税田” ③“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4.管仲改革中为发展生产、增加赋税收入,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尊王攘夷” B.“相地而衰征” C.“寓军令于内政” D.实行“初税亩” 5.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齐桓公曾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 B.管仲改革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 C.管仲改革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D.管仲改革是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 6.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 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 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 D.礼乐制度崩溃 7.李悝说: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禄有功,使有能,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 A.奴隶主贵族 B.商人 C.新兴地主 D.农民 8.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著名改革家吴起相关,在吴起镇至今还有吴起的雕像。下列有关吴起变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改革侧重于政治方面 B.与李悝变法侧重点相同 C.取得一定成效 D.促使楚国成为强国的重要原因 9.通过变法,战国时期确立了封建制,最能体现封建性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变化的是( ) A.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B.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C.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D.天下为郡县,四海为一统 10.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与春秋时期的变法运动相比,其最大特点 是( ) A.客观上瓦解了井田制 B.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C.改变了旧的世卿世禄制 D.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二、非选择题 11.(2012·大庆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五谷者,万物之主也。谷贵则万物必贱,谷贱则万物必贵。两者为敌,则不俱平。故人君御谷物之秩相胜,而操事于其不平之间。故万民无籍,而国利归于君也。” ——《管子·国蓄》 材料二 “大贾蓄家,不得豪夺吾民……故善者委施于民之所不足,操事于 民之所有余。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什倍之利,而财之横可得而平也。” ——《管子·国蓄》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管仲提出解决“粮价波动”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 12.(2012·沈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侯问李克(李悝)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禄有功,使有能,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 材料二 是时,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充分利用土地的教令)。以为地方百里,提封(国内)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三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又曰:籴甚贵伤民(士、工、商),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是故善平籴者……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李悝提出的对策及该对策所针对的制度。并概括该对策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主要目的。 13.(2012·天津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充分暴露了列强之间战争的残酷性,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