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孝经》的伦理道德体系.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孝经》的伦理道德体系.doc

浅析《孝经》的伦理道德体系   摘要:《孝经》建立起了以“忠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这个体系的实质是一种压迫的思想。“孝”是孔子从血缘中受启发而引申出的一种道德,并用“孝”来代替血缘,成为维护一个社会团体运行的工具。我们今天对于“孝”的思想的借鉴,需要分析“孝”的思想的产生背景和运行环境,考量它的实际作用。   摘要:孝经;忠孝;血缘      本文属于2008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编号:2008806      《孝经》是儒家正经《十三经》之一,自东汉被并立为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关于《孝经》的作者,《汉书?艺文志》云:《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又据《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云“仲尼居”,若是后学所著或集录,岂宜称孔子字者乎?这在学界,已经达成共识。那么,孔子为什么要撰写《孝经》呢?   邢?m的《孝经注疏序》上说:“夫《孝经》者,孔子之所述作也。述作之旨者,昔圣人蕴大圣德,生不偶时,适值周室衰微,王纲失坠,君臣僭乱,礼乐崩颓。居上位者赏罚不行,居下位者褒贬无作。孔子遂乃定礼、乐,删《诗》、《书》,赞《易》道,以明道德仁义之源;修《春秋》,以正君臣父子之法。又虑虽知其法,未知其行,遂说《孝经》一十八章,以明君臣父子之行所寄。知其法者修其行,知其行者谨其法。故《孝经纬》曰:‘孔子云:欲观我褒贬诸侯之志,在《春秋》;崇人伦之行,在《孝经》。’”   也就是说,《孝经》的旨归是祟人伦之行。孔子看到君臣僭乱的情况,要修正君臣父子之行,不仅是讲孝道,而且讲臣道。忠孝是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核心。然“夫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泯绝于秦,得之者皆煨烬之末,滥觞于汉,传之者皆糟粕之余”,《孝经》的旨义,在具体的解释上,有众多的说法,在具体的句字理解上,更有很多分歧,但是,如果仔细的阅读文本,就会发现,《孝经》建立起的以“忠孝”为核心的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系,其大旨所归并无不同。   《开宗明义章第一》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是《孝经》对后人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段话,这段话如果我们用恶意去揣摩它的话,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理解:人的求生欲,保全欲(不敢毁伤),名利心(扬名后世)等等生而具有的天性,用这些天性夹着、保护着忠君的思想。使人们自然而然的接受忠君思想,从为了我开始,到为了我结束,但是整个过程全是为君主的。为君主是实现“孝”的手段,这样,谁还会不忠于君主呢,这种逻辑不可谓不高明之至。   接下来,五等之孝,条理分明,天子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不骄谨度,保其社稷,和其民人。卿大夫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守其宗庙。士忠顺不失,保其禄位,守其祭祀。庶人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归于一句话,就是各自在所属的阶层上,安安分分,不要去争取没有的,保住已经拥有的就是“孝”了。这其实压制的是臣民的“争欲”。   如果争的话,就要教化他。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在上位者,也要想办法得万国、百姓、人的欢心。使人们不争。给民做榜样,树典范,立规矩。   孝子的事亲。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五刑之中,罪莫大于不孝,这些话都明确的表示出了这样的意思:所谓的“孝”其实是一个好看的幌子,好听的借口,以孝之名,巩固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的统治,其实质是一种压迫的思想,“忠孝”所讲的就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绝对的臣服和屈从。“孝”的思想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和谐的,它的和谐仅仅是表面上的一方的独语。没有争辩,没有抗拒,只有发号施令与绝对臣服。   今天如果重新把“孝”的思想请出来,作为改善现代中国思想道德状况的一种手段,借助“孝”的力量搞道德建设,未尝不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我们要对传统的“孝”做具体的分析。“孝”本身至少有两方面需要我们研究,其一,对“孝”的思想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分析工作;其二,要弄清楚“孝”的思想存在、发展的原因、环境,知其所以然,然后方可加以借用。   敬养父母是“孝”的思想精华,忠君愚孝是其糟粕的一面。从二十四孝的故事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愚孝”有时是非常残忍而泯灭人性的。比如郭巨埋儿。因为儿子会分母之食,所以要杀死儿子,尽全力去抚养老母,结果老天爷怜惜其孝心,赏了一罐黄金,使他能够两全。当然,“孝”的思想精华对民族性格的形成、对社会的稳定,其影响也是深远、积极的。   “孝”的思想的来历与中国文化中重视血缘、以血缘为中心组织社会结构是有密切关系的,而且,“孝”的思想的提出与父系社会的形成与男尊女卑的习俗也有密切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早期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一个社会团体成员之间的联系主要依靠血缘,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团体对个体的认同,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