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润滑油基本常识lubricatingoil一、润滑油组成
润滑油基本常识lubricating oil 一、润滑油组成 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 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 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基础油的分类( API和ATIEL 分类标准) 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流动能优于Ⅰ类基础油。 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 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Ⅰ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IV类基础油指的是聚α-烯烃(PAO)合成油。常用的生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这类基础油与矿物油相比,饱和烃含量100%,无S、P和金属,异构烷烃较多,由于不含蜡,所以倾点极低,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但是价格在第Ⅲ类25倍以上。 21世纪对润滑油基础油的技术要求主要有:热氧化安定性好、低挥发性、高黏度指数、低硫/无硫、低黏度、环境友好。第Ⅲ类加氢基础油是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而且在加氢工艺的开发中尚有一定的潜力。以便得到倾点较低的油。在技术上,第Ⅱ类和第Ⅲ类的加氢工艺几乎可以相互转换。世界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正向着加氢方法生产第Ⅱ类、第Ⅲ类方向发展。 矿物基础油 目前使用最多的润滑油就是从石油当中提炼出来的矿物润滑油。矿物润滑油的产量达到四千万吨以上,约占全部润滑油的97%。一般取自石油中沸点高于300度或350度的馏分,或者烃类分子中碳原子数20—40的各种烃类。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优点:原料充足,价格相对比较低廉,质量上能满足各种机械设备的使用需求,且可以利用加入各种添加剂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质量。 组成:复杂的含有各种碳氢的化合物,也被称作“烃类”的混合物,还含有硫、氮、氧等元素。 合成基础油(聚α-烯烃、聚醚、脂类等) 合成润滑剂最初是为了满足竣工需求而研制的,二战前后, 一些发达国家的一般润滑剂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因 而促使他们从事各类合成润滑剂的研发。1934年美国印第 安纳州标准石油公司的沙利文合成了聚α-烯烃。 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技术发展最快,到70年代逐 步向汽车等民用工业推广应用。 在各类合成润滑剂中,产量最大的是聚醚,其次为多元醇 酯,增加速度最快的要数聚α-烯烃。 优点: 粘度指数高(一般都在120以上,矿物油基础油一般在85-90,精制矿物油基础油一般在95左右。) 倾点低,低温流动性好 氧化安定性优异 挥发性低 优越的热安定性 极佳的剪切安定性 水解安定性好 与矿物油相容性好 一般与油封兼容性好 制备: 聚α-烯烃(PAOS)是用乙烯聚合或石油产品在脱蜡过程中的副产品----软蜡热裂化所得的烯烃为原料,在催化剂氯化铝作用下聚合而成的。 用途: 汽车发动机油、齿轮油 、航空发动机油、液压油、压缩机油 (2)添加剂 添加剂是近代高级润滑油的精髓,正确选用合理加入,可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润滑油赋予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强其原来具有的某种性能,满足更高的要求。添加剂只能改善油品质量和增加油品品种,但不能做到把劣质油变成优质油。 一般常用的添加剂有:粘度指数改进剂,倾点下降剂,抗氧化剂,清净分散剂,摩擦缓和剂,油性剂,极压剂,抗泡沫剂,金属钝化剂,乳化剂,防腐蚀剂,防锈剂,破乳化剂等。 五大添加剂:清净剂、分散剂、黏度指数改进剂、抗磨剂和抗氧剂 添加剂的作用 清洁(清净剂、分散剂、抗氧抗腐剂):减少发动机部件上有害沉淀物的形成和聚集,保持润滑部件的清洁。 减少腐锈(清净剂、防锈剂):可中和油品使用中生成的酸性物质,减少部件的锈蚀和腐蚀。 抑制氧化(抗氧剂、金属碱活剂):抑制油品的氧化,延长油品的存储和使用寿命。 改善粘温性(粘度指数改进剂):提高润滑油的粘度指数,改善油品的粘温性能。 低温使用(降凝剂):降低油品的凝点和倾点,改善油品的低温使用性能。 减少发泡(抗泡剂):减少油品的发泡倾向。 减小摩擦【摩擦改进剂(油性剂),极压抗磨剂】: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2015学年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课件(44张).ppt
- 2014-2015学年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空间结构(第2课时)课件(19张).ppt
- 欢迎词-中正大学机械工程学系.doc
- 2014-2015学年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空间结构(第2课时)课件(32张).ppt
- 次要学习目标.ppt
- 2014-2015学年湘教版必修二2.3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17张).ppt
- 2014-2015学年湘教版必修二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17张).ppt
-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ead.ppt
- 2014-2015学年湘教版必修二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38张).ppt
- 欧洲联盟法法律与体制(二).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