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处分官员与官员规避之互动研究.docVIP

清代处分官员与官员规避之互动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处分官员与官员规避之互动研究.doc

清代处分官员与官员规避之互动研究    [摘 要]处分是封建政府对官员违纪违制等失职行为予以的一种制裁。迨及清代,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进一步强化,国家政务活动的进一步规范,朝廷更加重视对官员失职渎职行为的处分,这些处分不可避免地对官员各方面产生了影响。而官员们为了避免出现丢官罢职、经济困顿的状况,又开始了对处分的种种规避,从而形成了封建政府与官僚集团之间处分与规避的互动争斗,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特性。    [关键词]清代 处分 官员 规避    〔中图分类号〕K2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7)02-0112-06      众所周知,国家职能的实现者和执行者,不是最高统治阶级,而是具有一定权力的代表统治阶级意志的各级官员。在中国传统社会也不例外,统治机器要保持正常运转,一般而言,君主是行政决策者,整个官僚集团才是行政执行者和操纵者。古人对此也早有认识:“国家用人行政,二者并重,而政事必得人而理”,[1] (卷58,P1862) 强调了官员的治政直接关系着一国之长治久安。   官员是治政中的一个关键实体,其称职与否,直接关系着封建王朝号令的贯彻与执行、秩序的稳定与统治的长久。从战国时期到清朝末年,历朝历代都未曾忽略对官僚集团的管理。如何敦促众多的官员更好地遵从职守,尽职尽责,则是历代王朝共同的治政重点。敦促的手段就各王朝而言,不外乎二柄,一柄乃奖励,另一柄乃惩罚,即“无鼓励则不知劝,无罚约则不知畏”。[1] (卷90,P2209)奖励的敦促作用,史学界已有所研究,其效果众所周知。而关于处分的研究,近年来出现了《清代行政处分制度研究》、[2]《清代官吏惩戒制度及其失败原因初探》、[3]《论清代的文官考绩制度》、[4]《清代罚俸制度》、[5]《从历史档案看清代州县官员的惩处制度》[6]等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处分的文章。这些文章多从制度角度,论证了清朝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的基本独立,以及清代具体的考绩、罚俸制度,大多是对事例的诠释。本文试图从制度运作入手,阐述封建政府与官僚集团作为处分的施受双方,在这场博弈中的较量,从而揭示处分制度在这场较量中的逐步完善和所受到的阻滞。      一、处分对官员之影响      有清一代,对官员执行政务严格管理,为此确立了一整套的弹劾处分程序,建制了一系列的处分法规,酌定了一连串的处分条例,其系统完善成为历代之最。正如曾国藩所言:“独至我朝,则凡百庶政,皆已着有成宪,既备且详。”[7] (第1册,P173)   此话虽有些夸大,但也与史相符。这里所说的“成宪”,主要指清代为加强对各级官员和各部院机关的管理,先后制定的会典、则例等一系列行政法规,包括《大清会典?处分则例》、《大清会典?处分事例》、《吏部处分则例》等处分法规,这些都成为处分各级官员的直接法律依据,号称“从罚俸至革职,各有专条”。[8] (卷22)一旦有官员在执行政务过程中出现违纪违法行为,都将予以严厉制裁,以达到“励官职”,“儆官邪”(卷11,P128) 的治政、治吏作用。不论是地方大员还是微员,不论是失于察吏还是延误政务,都毫不放松、毫不手软,予以罚俸、降级、革职。在清宫档案中排满了官员的处分,少者十几件,多则近百件。   (一)处分各级官员   首先是处分微员。微员即清代称之为“佐杂”、“首领”的官吏,是州县官的僚属。清时佐贰、杂职之分,是“八品以上者曰佐贰,九品及未入流者曰杂职”。[10] (第7册,P289) 他们包括州同、州判、县丞、主簿、典史、大使、巡检、驿丞、仵作、捕役、狱卒等,品秩很低,从七品到未入流,分掌粮务、水利,并防海、管河,司奸盗,察狱囚,[11] (卷116)权力非常有限,凡事都须上请,缺乏自主,被呼之为微员。在题本、则例等一系列档案中,出现了很多以“微员”为总称的统计。微员分管专门事务,是直接的责任人,受处分可能性更大。如就清乾隆朝而言,终乾隆一朝,其处分是越来越多,据档案统计,乾隆五年,微员处分仅有41件,十八年升至243件,三十三年也是243件,四十八年则达319件,[12]十年间上升将近百件。可见微员处分之频繁,而且处分程度最重,一不小心就会丢官罢职,沦为一介平民。   其次是处分中下级官员。就个体而论,据史载清乾隆中期大臣阿思哈属下有一名县令李如龙,曾在河南遂平、新郑、叶县、宜阳、明乡、河内为官13年,其罚俸竟达“二三十案”,[13] (第9册,P909)平均每年被处分二三次。且因其地位卑微,“莅任以来,处分多而开复不易”,[13] (第4册,P403)处境非常艰难。就整体而论,其他官员被处分得也不轻,署理两广总督杨应琚奏乾隆十九年(1754年),有广东曲江县知县李绍膺被处分达72次、二十年惠州府通判傅果61次、二十年清远县知县周绂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