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年12月7日雪芹创作“红楼梦”的艰辛与审美理想终稿
谁 解 其 中 味?
——刍议《红楼梦》中的“情”
班 级:园林08—5
姓 名:王 京
学 号:080314527
指导教师:张 京 霞
完成日期:2010/12/3
谁 解 其 中 味?
——刍议《红楼梦》中的“情”
班 级:园林08-5 姓 名:王 京 学 号:080314527
本学期有幸聆听到张京霞老师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解读,无论是将魏蜀吴了《金瓶梅》的网状结构特点,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曲折隐晦,情感格调,思想底蕴,容百家之长,汇集百科之粹,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我国古典小说的。
二、“金玉良缘”——宝玉与宝钗的关系
与林黛玉相比,宝钗生得容貌丰美,虽然一生不喜爱打扮,远离花草脂粉,朴素无华,但她美丽温静的魅力,“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况且举止豁达,为人处世得人心,是贾府公认的淑女典范。在宝玉心中,宝钗是一位冰肌玉骨、外貌端庄、气质超逸的少女,使人油然而生喜爱之心。宝钗待人温柔平和,很有节制,能让宝玉感受到理性的爱,如同和煦的春风拂面;但温和平静的往来虽然也不乏甜美,却淡化了炽热的人生激情。因此在他们两人之间,真正形成内在感情共鸣的机会极少。宝玉和宝钗的关系随着“金玉良缘”的命运线运行着。在实际生活里,宝钗以贤淑有礼的言行和浑然无迹的“藏拙”赢得了贾府上下众口一词的赞誉,在贾家衰败的危机中,她受命辅探春治家,显示了出群的才能,终于在渴望重振颓势的贾妃、王夫人等当权者眼中脱颖而出,成为理想的宝玉夫人人选。另一方面,黛玉虽同宝玉心有灵犀一点通,却由于多愁多病,只重个人情感,不谙世事,与家族利益和前途不谐,空有一层象征的“木石前盟”,现实感情和一腔热望都成了虚幻。最终,“情的世界”的主流由热变冷,泯灭在痛苦、悲哀和幻灭之中。红楼的人生成了如云如烟的梦。
从生活的逻辑上说,也许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合更具有婚姻幸福的客观基础,而在《红楼梦》中作者并没有主张这种金玉良缘,而是以贾宝玉的离家出走作为这个婚姻的结局,相反,“木石前盟”却余音缭绕,显示出典型形象的艺术魅力。也许这正是因为《红楼梦》中中对真正的“情”的高扬。
三、女性群体对“真爱”、“真情”的烘托
整个外层圈烘托是由众多年轻女子组成的,作品通过这些为人气质各异的美丽的悲剧,在广阔的背景上唱出了“情的世界”凄风苦雨的挽歌。同宝玉骨肉相连的贾府四姐妹,皇妃元春死于寂寞阴冷的深宫内,在那“见不得人的去处”虚掷了青春年华;温柔沉静、观之可亲的迎春为父偿债,被夫家残酷虐待致死;俊眼修眉、顾盼神飞的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被迫远嫁海隅,一去不返;幼弱的惜春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伴青灯古佛了却一生……一组组画面,一幕幕人生惨剧,在作者以及宝玉看来,这无数“清净洁白”的女子,本应放射出青春的光华,倾泄“情”的心声。然而,现实却是风刀霜剑,女儿们如烟一样消散了,“情的世界”失去了砖瓦木石而化为一片白茫茫大地。长久以来,他一直将人生的重心压在“情”上,现在,这一块理想的净土坍塌了,无以为家的宝玉不得不由红楼迷梦回到到茫茫大荒之中……
作者那倾心于表现隐微含蓄的心理意绪和景物令人怦然心动——美丽凄恻的情韵,空灵飘渺的氛围,曲折跌宕的律动,让人禁不住吟出一首“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的如烟词句,仿佛在星光灿烂的夜晚,躺在河边的绿褥丰草之上,倾听着溪水的静静东流,感知着那一幕幕虽香消玉殒但万劫不灭的情愫。
四、曹雪芹对“其中味”的阐释
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部悲剧。该是多么辛酸的困顿和隐忍才会淬炼出如此高扬的“情”和如此荡气回肠的“悲”?这让我不得不把目光放在了曹雪芹的创作经历上——早年嬉游在富贵温柔的红楼内,晚年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日子。天上地下,强冷强热的今昔对照,使镜花水月的梦幻意识深深地渗透到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中,这也许就促成了他写作《红楼梦》的基调吧。
《红楼梦》动笔时,在作者的人生旅途上,正是最凄惨的后半生的起点。乾隆十五年,曹雪芹在穷极潦倒的情况下,被迫移居西郊荒僻的乡间,在“满径蓬蒿老不华”的山村里,他倾注全力进行《红楼梦》的写作。虽然生计艰难曾影响过写书的进度,但他的生命已融化在创作中,相比之下,现实的磨难似乎份量变轻了,他以非凡的毅力,经过十年寒窗苦日的拚搏,主体部分终于完成了。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此时的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