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件
中国政治思想史;人物简介
思想形成的条件
主要政治思想
对后世的影响
轶事典故
;二程即程颢、程颐,他们是同胞亲兄弟,年少时都曾受业于周敦颐,是程朱理学的开创者、奠基者。由于他们长期在洛阳讲学,人们就把他们的学派称为洛学,与周敦颐的濂学、张载的关学、朱熹的闽学并称为宋代四大学派
程颢,字伯淳,生于1302年(宋仁宗明道元年),死于1085年(宋神宗元丰八年),后人称为明道先生。程颐,字正叔,生于1033年(宋仁宗明道二年),死于1107年(宋徽宗大观元年),后人称为伊川先生。二程祖籍中山博野(今河北正定),其曾祖父程希振死后,其家遂迁居河南洛阳。二程都是在其父程珦的任所黄陂县(今湖北黄陂)出生,但一生主要是在洛阳收徒讲学。二程的著作有《河南程氏遗书》、《河南程氏文集》、《周易程氏传》等,后人编为《二程全书》,1981年中华书局整理为《二程集》出版。;政治、社会条件:
二程理学产生于北宋后期。这时由于北宋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体制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使得北宋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与此同时民族矛盾也十分尖锐,北宋统治者迫于辽和西夏的武力威胁,每年都要向辽、西夏交大量的岁币以求得暂时的苟安。而这些负担转嫁到广大劳动人民身上,又进一步加剧了阶级矛盾,进而导致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且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如一伙。在此内忧外患情况下,不少有识之士纷纷提出自己的救世方案以求富国强兵,二程就是在此情况下提出了理学。
思想条件:
三教合流成为历史潮流。二程理学又称道学、义理学,是在儒、释、道三家思想不断融合的历史潮流中,直接体察儒、释、道的经典的义理中产生的。是“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反求诸《六经》而后得之”。
思想先驱奠定理论基础。二程理学也是在吸收、继承韩愈、李翱的道统说(从尧舜开始就主张仁义道德、君臣父子、礼乐刑政的一整套统治之道),在周敦颐思想的直接影响下通过结合儒、释、道进而将道统说发展为道学。
;思想特点:
(1) 儒释道相结合,但仍以儒家为正宗。
(2) 对儒家经典不拘于文字训诂,而看重其中的义理,所以二程理学又称之为义理学。程颐说“今之学者有三弊:一溺于文章,二牵于训诂,三惑于异端。”他认为自汉唐以来的儒者,往往偏重于文字训诂,是不能求得圣人之道的,要求得圣人之道,必须推究儒经中的义理。
(3) 以理(天理)为最高范畴。二程以前儒学家以天命或者气作为宇宙本源。程颢曾说过“吾所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的。”说明是他们第一次将天理作为最高范畴,开创了理学。
(4) 重视人的伦理道德的锻炼和提高。二程认为人的精神世界比人的外部世界要重要。他们认为人心就包含了天地万物之理,能尽心就能知天、知一切事物。而要做到尽心就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1)天理观。天理作为二程思想中的最高范畴,自然也是其政治思想的基础。二程认为理是自然界万物的根本法则同时也是社会的根本法则,“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正如事物有长短大小之区别,社会上的尊卑贵贱等级之别都是由天理决定的,不是由哪个统治者随意安排的,而是“天理如此”。他们还说“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这就把三纲五常说成是天理。天理是至高无上的,三纲五常是天理,当然也就是不可动摇的。
(2)人性论。超出以善恶论人性的范围,提出了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并把性与才、与情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汉代董仲舒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他由此把人分为三等:君子、中人和小人。君子至善、中人有善有恶、小人性恶。唐代韩愈又提出性三品说。二程认为“性即是理也”,尽性可上穷理、知天命,下通心、情、仁义道德。性分“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命之性是性的根本,是至善的,具体表现为仁义礼智信。气质之性是人生时禀受的气而产生的个性,气有清、有浊,因而气质之性有善、有恶。
(3)“仁为王道之本”的仁政思想。“人君欲附天下,当显明其道,诚意以待物,恕己以及人,发政施仁使四海蒙其惠泽可也。”,明显可以看出二程是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传统仁政思想,认为当今治理国家,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行王道施仁政,只有施仁政,才能像理顺乱丝一样治好天下。
(4)“以顺民心为本”的民本思想。二程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出发,继承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他们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二程在总结历代王朝的兴衰教训,认为要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必须要顺民心,厚民生,养民力,以民为重。
(5) “以立志为本”的君道观。君主在封建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至君尧舜上一直是古代儒家士大夫的毕生理想。二程的君道观是强调君主要以立志作为根本,他们说,君道“以立志为本,君志立而天下治矣。所谓立志者,至诚一心,以道自任,以圣人之训为必可信,先王之治为必可行”。二程的君道观强调君主要以立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