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化背景下贵州毛南族社会风俗的变迁.doc
现代化背景下贵州毛南族社会风俗的变迁
【摘要】社会风俗作为一种共同的行为规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迁。场河村毛南族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的小群体,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服饰、饮食、居住、恋爱、葬丧风俗,在文化交融的今天,他们传统的风俗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甚至有些风俗都面临消亡。
【关键词】毛南族;社会风俗;变迁
毛南族作为贵州省被列入全国优先扶持的22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集中分布在平塘县卡蒲乡。贵州毛南族长期生活在喀斯特山区,和其他民族杂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风俗。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这个几乎被人遗忘的小民族是如何保存自己的社会风俗?是同化还是异化?本文以实地调查为主,通过比较有关资料,从服饰、饮食、恋爱与婚姻、葬丧等方面来展现该地毛南族社会风俗的变迁。
一、 场河村毛南族基本社会概况
场河村位于卡蒲毛南族乡人民政府驻地,平塘县东部,距县城17公里,距贵新高速公路独山匝道18.5公里,册三公路穿境而过,是全乡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理位置为东经107°24′50″,北纬25°46′50″,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峦起伏连绵,沟谷纵横交错,地理环境错综复杂,喀斯特地貌分布广。全村幅员面积17.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84.5亩,其中水田1096.5亩,土488亩。辖有10个村民组,622户,2524人,劳动力1584人,毛南族人口2448人,占总人口的97%,有党员68名,有公办完小一所,幼儿园一所,适龄儿童277人,入学率达99.5%。2008年末,该村农民人均收入为2054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30公斤。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交通运输和旅游业为辅助经济,实施退耕还林784亩。资源丰富、地域辽阔的场河村由于地势偏僻、交通闭塞、山高坡陡而制约了居住在山上的毛南族与外界的交往,同时也形成了该地特定的社会风俗。
二、 场河村毛南族社会风俗的变迁
(一)传统服饰的变迁
有关史料记载,毛南族服饰习惯“妇女穿衣无群” [1](P5)。传统的毛南族服饰,根据性别、年龄、季节用途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形成了各种类型和样式。通常分为女装、男装、青年服装、小孩服装和老人服装。服装种类是多种多样的,通常都是自己织布染布手工缝制。
女装最大的特点是镶有三道黑色花边的右开襟上衣和滚边裤子。从衣领到衣襟都镶有黑色花边。男装称为五扣衣,也同女装一样开右边衣襟,但不镶花边。它的特点是有五颗铜扣,毛南语称为“骨娥妮”(音),意为五颗扣的衣服。男女小孩均开开裆裤,裤头用两条布带从肩上挂下,不扎裤带。成年妇女在家干活或下地劳动,通常在腰间围一块比上衣稍长,能围到背后的围裙。妇女一般穿绣花鞋,男子多穿草鞋。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时,有一只巨大的绣花鞋就是场河村妇女们专门绣的,
前后参与此鞋绣制工作的妇女有72人,历时一年多。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场河村穿民族服饰的人已经很少,特别是年轻人几乎不穿。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年轻人特别是有外出务工经历的人几乎不穿传统服装,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部分女学生喜欢穿传统服饰,55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上人人穿传统服饰。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村民都认为传统服饰穿起来麻烦,干活不方便,手工制作很费事,远远没有买来的衣服方便。大部分年轻人都出门务工,年轻的村民中已经没有几个人会做传统服饰;老年村民由于眼睛不好,也只有几个少数村民制作传统服饰,而且每年只能做几套成衣。至于绣花鞋已经成为一种旅游商品,成年妇女已经没有人穿,偶尔有老年妇女和小孩穿,但是已经没那么讲究。草鞋也早已没人穿,几乎没有年轻人会编制草鞋。走亲访友的时候,男子多穿西服等正式服装。
(二)从食“三酸”风俗到饮食的多样化
饮食作为社会风俗里面一个重要的表现,反映了一个民族与自然环境的斗争,同时也是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表现。场河村是一个典型的毛南族村寨,村民的饮食风俗基本上代表了贵州境内毛南族的风俗。根据《谭家世谱》记载毛南族有“百味用酸” [1](P8)的习惯,在所有的酸味食品中,又以酸肉、酸菜、酸汤为代表。
在调查中发现,场河村一般人家已经不食用三酸,比起吃酸,他们更喜欢吃辣,每顿饭都离不开辣椒。三酸只有几家开农家乐的才有,都是给游客准备,自家人也不吃。在我们问到为什么不吃三酸时,大部分人认为三酸不卫生,以前条件差的时候没有菜吃只有吃三酸,现在条件好,基本上家家都种有蔬菜,新鲜蔬菜餐餐能吃到,没有人再愿意吃腌的菜。现在场河村里能制作三酸的人没有几个,年轻人不愿意吃三酸,更不愿意学制作。平时的饮食已经和周边的汉族、布依族没有什么差别,以大米为主食,玉米、小麦为副;肉类有猪、牛、羊、鸡、鸭、等;基本上所有的蔬菜都能吃上,除了自己种的,还可以在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成人胃残余量超声监测技术规范.docx VIP
- 金属冶炼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事故应急处置和案例分析.ppt VIP
- 采购降本推进计划.pdf VIP
- 定制产品合同协议.docx VIP
- 恒大地下车库VI标识标牌标准化方案(超豪华版)恒大地产集团.pdf VIP
- 【教学课件】《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人教).ppt VIP
- 滚动轴承外球面球轴承和偏心套外形尺寸.pdf VIP
- 第一单元第四课《上学路上》教案 湘美版(2024)一年级上册.doc VIP
-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 VIP
- 2024年03月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2024年上半年度招考文员笔试上岸试题历年典型考题与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