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古塔披新装亮相快来跟金鳌洲塔合个影吧.docVIP

400年古塔披新装亮相快来跟金鳌洲塔合个影吧.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00年古塔披新装亮相快来跟金鳌洲塔合个影吧

这几天,万江金鳌洲村的任顺婆婆发现,金鳌洲塔脱去了绿色保护膜,也拆除了脚手架。难道,塔大修完工啦? 是的。记者向金鳌洲塔的管理保护单位——市博物馆得到印证,此次文物修缮工程在上周正式完工。目前,正准备竣工材料的上报工作,等待省、市有关文物部门的验收。预计明年验收完毕,到那时,这次修缮工程才算竣工。 提醒一下,金鳌洲塔以观赏性为主。考虑到塔内结构复杂,存在一定危险性,不具备供游客登塔的条件,目前金鳌洲塔内仍不对外开放。不过,想来看塔维修后的面貌,跟塔来个靓丽合影的亲,现在就可以啦。(对金鳌洲塔修缮工程,本报9月25日A08至A09版曾详细报道) 记者走访 塔外观太新?过一两个月就变古朴 大修后的金鳌洲塔是什么样子?12月26日上午,天气晴好,记者带着好奇的心情前往探访。金曲路上,一边是东江漫漫,一边是紫荆花瓣铺满绿道,沿途风光无限好。 还未踏入园区,抬头就看到了完工后的金鳌洲塔:依旧朴素雄伟,外观颜色比以前新,新添的绿色琉璃瓦在阳光下更加亮丽。园区内早已恢复到大修前的安静惬意,各类文物、“古塔韵,水乡情”金鳌洲塔陈列室已在准备“迎客”。 对现在的金鳌洲塔,多数村民都认为“更漂亮了”,但也有人认为外观颜色太新,古朴的味道少了。 为什么金鳌洲塔外表看起来是新的?金鳌洲塔管理所相关负责人解释,油漆完全按照《金鳌洲塔维修勘察设计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要求进行。油漆氧化很快,如果上色不多,就起不到保护作用,“再过一两个月,经过风吹日晒,金鳌洲塔的外观就会像从前一样古朴了”。 工程探秘 按原工艺修复一块铜皮都不能丢 从今年9月动工,历经三个月工期,金鳌洲塔的修缮是怎么进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金鳌洲塔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时必须遵守《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文物建筑维修“四个保存”,即保存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原则。 举个例子来说吧,修复过程中,工人发现塔刹上的铁铸葫芦外包裹着一层铜皮,经多年风雨洗礼,铜皮早已生锈破旧,还有洞眼。是不是可以丢掉,重新制作一层铜皮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文物修缮不能出现“新”的东西,包括一层铜皮。“当时,我们请省里的专家来现场指导,通过铜皮上的工艺手法,专家认为这是民国时期包裹上去的。”相关负责人说,因为这层铜皮透露了重要的历史信息,因此按照原有工艺对残破的铜皮进行了修复,再包裹上去。 其实,不仅铜皮环节,整个修缮期间邀请省文物专家来现场开协调会、指导工作就至少有五六次。修缮工作要求的谨慎细致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隔层涂彩绘,一不小心就得重来 作为古建工程,金鳌洲塔这次修缮存在什么困难?上述负责人说,具体施工都严格按照《方案》上的要求来做。也正是如此,技术上的难度不是很高,反而是施工方面有难度,需要特别小心,耗费人工最多。 比如,内墙面的叠涩部分,修复时得先铲掉凹凸不平的地方,再进行打磨,最后用壳仔灰批荡维修。又比如,各层用棱角牙砖与挑檐砖相间叠涩出的腰檐以及平座,红白相间,这么好看的效果,那是工人隔着层涂彩绘换来的,“涂的时候不是每一层都涂,一层涂,一层不用涂,有时不小心上一层的油漆滴到下一层,还得重新处理”,负责人说,这些都是细致活,需要工人有耐心、慢慢来。 还有难度较大的塔心柱(支撑塔顶的那根柱子,长约8.47米,有支撑和稳固塔刹的作用)维修。因为园区窄,容纳不了吊车进来,所以在将柱子分成两段后,只能采取传统办法——用绳子将柱子运到顶层,再进行榫卯拼接。 此外,塔内施工面狭窄,很难让两名工人同时施展;登塔的石梯狭窄,无论是从下面拎材料上塔,还是从上面走下来,都必须一个人接一个人地徒步上去。 以上种种,都造成工人工作量很大,干起活来很费事。 现场体验 塔内结构复杂,老人、小孩、肥胖者不适合登塔 由于塔内结构复杂,存在一定危险性,目前金鳌洲塔内仍不对外开放。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登塔体验,发现不允许游人上塔,确有客观依据,尤其不适合老人、小孩、肥胖者。 第一、二层之间有木梯连接,从第三层开始,每层都设有夹层棚板,这里有两个口子,分别是上、下楼的石梯通道。通道很窄,仅能容一个成人经过,越往上走,越收窄,肥胖者走起来很困难,而且每级石梯约40厘米高,记者偶尔还用上双手“攀爬”。上下楼的时候,头容易碰到墙面叠涩部分,要注意低头。 要登塔,必须得绕外栏走上大半圈,才找到上楼的通道,这也是所谓的“穿心绕壁”结构。栏杆才1.05米高,空隙也比较大,对小孩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登上顶层往外眺望,风光虽好,但记者心里不免有些发憷。 工作人员介绍,塔虽为九层,但算上夹层、石梯通道、绕外栏大半圈等,登塔实际走了10多层,难怪15分钟的“行程”后,记者的大腿已隐约有酸痛感觉。 金鳌洲塔大事记 1、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东莞县令翁汝遇发动绅士、百姓兴建金鳌洲塔,天启四年(1624年)落成。 2、清康熙年间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