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因素的研究.docVIP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因素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因素的研究.doc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因素的研究 【摘要】 目的 通过对25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病 理学 研究,分析其病理学改变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组织化学和特殊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肿瘤直径1~16cm,为节结型和多节结型。年龄最小者1.5岁,病程最长者40年。25例中14例复发,多者复发4次,进行5次手术,以多结节型复发率最高,但未发现肿瘤有转移者。结论 DFSP低度恶性,不同于一般的生物学行为。手术切除后局部易复发是本病的特征。笔者认为术后易复发的因素可能为:(1)DFSP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极少转移的生物学行为造成病人就诊晚,临床易误诊为良性瘤而行单纯切除或切除不彻底;(2)多结节型;(3)该肿瘤浸润性生长,易造成瘤细胞残留;(4)瘤细胞分化差,异型性越大者复发次数越多。为避免术后复发,术前应经病理组织学确诊,手术 治疗 时应适当局部扩大手术范围。 【关键词】 皮肤肿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病理学 外科 生物学行为 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 betatofibrosara protuberans (DFSP) through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n 25 cases of DFSP.Methods The study on and special histochemical staining.Results The youngest patient aximum for alignancy,DFSP sho those of ordinary saras,the possible factors of recurrence after the excision are as folloetastasis may mislead the patient into delaying the treatment,or otherisdiagnosis as a benign tumor oved merely,or removed inpletely.(2)multinodular types.(3)DFSP groaining of tumor cells.(4)the loore recurrences. To avoid recurrence,the illness should be diagnosed by means of histopathology before the surgical excision,and the surgical treatment should be properly atoma/dermatofibrosara protuberans;pathology;surgery;biological behavior;diagnosis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较少见,且易误诊。本文对25例DFSP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旨在探讨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因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对DFSP手术治疗切除标本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部分做网状纤维染色,Alican蓝染色和Van-Gieson 染色,光镜下观察。患者年龄1.5~71岁,病程1~40年。发生部位:腹壁11例,胸壁3例,背部3例,上肢3例,大腿4例,膝下1例。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 (1)大体观察:肿瘤直径1~16cm。18例肿瘤呈圆形或结节状隆起突出皮肤表面,另7例为多结节型。切面灰红色、质韧、无包膜。(2)显微镜观察:肿瘤组织均位于真皮内,无包膜。瘤细胞呈梭形,有少数核分裂,轻度异型性,常以血管或胶原纤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成车轮状、扇状结构,这是该肿瘤的组织学特征。有的瘤细胞及胶原纤维作漩涡状或束状排列。Alcian蓝染色瘤细胞间显示阳性。网状纤维染色,见网状纤维分布于瘤细胞间。Van-Gieson染色显示瘤细胞间有少量胶原纤维。复发次数越多的病例,瘤细胞越丰富,核分裂相越多,异型性越明显。瘤组织向周围呈浸润生长,多数侵入皮下脂肪及筋膜层。 2.2 手术效果 初次手术局部肿瘤切除21例,局部扩大切除4例。25例中有14例复发,复发4次、3次、2次各3例,复发1次5例。复发间隔时间最短1年,最长8年,多数在1~2年复发。未发现有肿瘤转移者。 3 讨论 3.1 DFSP的生物学特性 根据本组病例观察,肿瘤发生于真皮,具有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切除后易复发,极少转移,低度恶性,不同于一般肉瘤的生物学行为。 3.2 DFSP的诊断 本病临床较少见,常易误诊。本组25例中术前临床误诊为纤维肉瘤7例,纤维瘤9例,皮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