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汉文景时期“治世”之构建与启示.docVIP

浅析西汉文景时期“治世”之构建与启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西汉文景时期“治世”之构建与启示.doc

  浅析西汉文景时期“治世”之构建与启示   [摘要]在 中国 古代和谐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西汉文景时期以政富民,以德化民,维护稳定,社会和谐,是封建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次成功尝试。“文景之治”有许多 历史 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借鉴。   [关键词]文景之治;和谐社会;启示      一、治世之构建:无为之本,刑德兼施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但由于秦的严刑酷法、横征暴敛,引起了天下大乱。“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惠帝和吕后时期,为稳定政局、恢复秩序,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状况逐步好转。文帝即位后,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社会问题:一是诸侯王强大骄纵,分裂割据倾向日重;二是北方匈奴时侵边塞,抢掠骚扰;三是商贾豪民巧法使假,社会奢侈之风渐长;四是农民生计贫困,衣食不能自给。对此,文景二帝沉着应付,坚持“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的政策,使 经济 逐渐恢复,国力不断上升,国库开始充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辉煌,史称“文景之治”。      (一)无为而治,政策稳定。“无为而治”是先秦老子 政治 学说的总原则。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烹小鱼,最忌不停翻动,治理国家就像烹小鱼,应以不扰民为上。如果统治者以个人的主观愿望去改变社会,朝令夕改,百姓就无所适从,国家就动乱不安;如果国家制定的政策法令能够得到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就会收到富国强兵的效果。   西汉初年,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高帝、惠帝、吕后时期,“清静无为”的黄老政治思想得到推行。萧何死后,曹参为相。到了文景时期,黄老道家的“清静无为”之学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应邵在《风俗通·正矢》中说:“文帝本修黄老言,不甚好儒术,其治尚清净无为。”景帝与窦太后,更是笃信黄老,推崇备至。《史记·外戚世家》载:“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汉文帝即位后,面对大批开国元老,能够礼敬大臣,取得了他们的衷心支持,孝惠高后时期的政策得到了延续。在官员的选拔和任用上,也很慎重,不主张或不实行频繁的调动,有的官员因为长期在一地做官,他的子孙就在那里长大,甚至把他的姓氏都改换了,就按照他所做的官来做自己的姓氏。一个人在一个职务上有较长的时间来任职,他就不会追求短期的效应,不会搞“政绩工程”。如果官员频繁地调动,送往迎来,既会给地方和百姓带来额外的负担;同时政策也会随之多变,会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汉初七十余年,政策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生产持续 发展 。文景之治的出现,是和文景时期政策的长期稳定分不开的。      (二)以政富民,轻徭薄赋。文帝继位时国家财政困难,农民虽有百亩之田,却日陷贫困,甚至衣食不能自给。文帝深知农业在当时的重要性,在继位第二年就下诏说:“农,天下之本,务莫在焉。”“农,天下之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此后他又多次颁布诏令,劝课农桑,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而且还多次参加耕作,让皇后亲自养蚕,以作示范。为了减轻民间负担,文帝从前168年起,就把田租由高祖时的什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第二年又干脆全免田租。直到景帝继位,才恢复了三十税一的标准。在减免田租的同时,文帝还把算赋(人头税)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20钱减为40钱,把原来丁壮每年服徭役一个月改为三年服徭役一个月,为节制使用民力,使百姓免受转送赋税之苦,文帝下令列侯不准居住京城,各自归国。前167年颁布“除戍卒令”,取消了劳动人民的戍边之役。文帝时还逐步调整盲目抑商的政策,前168年“除关无用传”,取消关卡检查制度,以促进各地区之间的 交通 和货物流通,使商人和商业流通发挥出服务社会的作用。景帝以其父为楷模,继续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又接受晁错“入粟拜爵”的办法,“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使民以粟为赏罚”。这一政策推行后,商人提高社会地位的愿望得到满足,农民多余的粮食也有了出路,国家的储粮大增。   这些政策或法令对于社会秩序与生产的迅速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使得封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小农经济在汉初几十年中有了长足的进步。农民的生产时间有了保证,负担有所减轻,生活相对稳定,缓和了社会矛盾。      (三)以德化民,约法省刑。秦朝独尊法术,严刑峻法。贾谊主张废弃秦的“法治”政策,改行儒家的“德教”。“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文景时期,既强调 法律 的作用,也重视道德的潜移默化。《史记·孝文本纪》记载:南越王佗自立为帝,上“以德报之”,“匈奴背约人盗,然令边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