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型企业贷款_风险识别和控制v2要点
中国经济周期特征(1) * 以1992年南巡讲话为分界点,我们不难发现,1992年以前的宏观经济波动幅度大,波动周期短,呈现明显的计划经济特征(“一放就乱,一收就死”);1992年以后波动幅度明显下降,波动频率也有所降低 1992年以后,出口和投资成为短周期波动的主导因素 1995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的两次低位分别位于1999年和2009年,均受到了外部冲击的影响(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09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投资占GDP比重不断增加。另外,根据Gao (2007)使用1978到2006年的中国经济数据以BCA法所进行的研究,1991年以前的经济周期主要由效率扰动驱动,而投资扰动在1992年以后的经济周期(1992年以后)内成为另一个主要驱动因素。 波动幅度明显下降 中国经济周期特征(2) * 2008年以后潜在增长率明显放缓,我们认为这主要由于三大原因造成: 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及成本提高,加入WTO的效应已逐渐消失,2008年以后贸易顺差占GDP比重不断下降 农村可转移的富余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人口红利”已趋于消失 房地产泡沫对实体经济的挤压,房价的过快上涨推高了地租价格,挤压了消费,对房地产过大的投资性需求降低了 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剧了财富分配的不合理 2000年到2020年中国18岁到60岁人口及22岁到5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注: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各年龄段人数、出生率、死亡率信息,按照合理假设进行推算得到 * 参考:未来十年中国社会人口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 18岁以下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基本稳定(目前计划生育政策不变条件下) 19-22岁年龄段人口数量将大幅下降 23-29岁年龄段人口数量从2015到2020年将明显下降 50-59岁年龄段人口数量将净增50 00万 60岁以上年龄段人口数量将净增8000万 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单位:亿人) 2010 2015 2020 0-6岁 1.07 1.06 1.04 7-12岁 0.86 0.91 0.90 13-18岁 0.99 0.85 0.91 19-22岁 0.96 0.66 0.55 23-29岁 1.51 1.63 1.18 30-39岁 2.10 1.95 2.24 40-49岁 2.32 2.39 2.06 50-59岁 1.60 1.74 2.10 60岁以上 1.76 2.19 2.51 数据来源: 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的人口结构、生育率、死亡率的相关统计数据推算得到 对2011年以后的未来数年判断:整体上将处于经济增长放缓的长周期 *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认为在未来数年内,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整体上处于放缓的趋势中。2011年中国的人均GDP 名义值已经达到约5000美元,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经济体的历史经验,在人均GDP 达到5000 美元以后增速将明显下降 如图所示,在增速下降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外部冲击加上经济转型期所累积的某些内在问题,导致经济增速的短暂大幅下降,但由于经济长期增长潜力并未释放完毕,在冲击过后均能迅速恢复并继续保持在5%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 东亚主要经济体GDP增长率的“拐点”(单位:%) 经济增长缓慢放缓源于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 在GDP增长率的“拐点”前,东亚主要经济体的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均出现了持续降低的现象,而在“拐点”之后则该比重基本保持稳定或略有增长。这表明当经济结构中的不均衡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出口导向、投资拉动的高速发展模式将会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内因”是GDP增长率出现“拐点”的主要因素。 东亚主要经济体“拐点”前后的居民最终消费占GDP比重(单位:%) * 中国与日本、韩国等东亚经济体存在一个很大差异的是中国地域广大,中西部的发展相对于东部来说严重滞后。因此,日本等东亚经济体在以投资拉动、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到达一定程度以后,只能向其它国家转移其制造业,从而使得“四小龙”、“四小虎”也相继复制了类似的经济增长模式,即所谓的“雁行发展”模式。而中国中西部在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与东部地区所存在的巨大差异,使得有可能能够实现东部转为发展服务业、中西部接续发展制造业,在中国内部实现“雁行发展” 另外,中国在体制改革、教育投入、研发投入等方面仍有较大潜力,如果在这些方面着手,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长期潜在增长率的下降 对中国经济周期的判断 *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对中国经济周期判断得到以下两个基本结论 1. 我们目前处于从2004/2005年开始的经济周期中,此轮经济周期主要由出口和投资所驱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Q3到2009Q1从周期的角度上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