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评价“儒商”及其“诚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评价“儒商”及其“诚信”.doc

  科学评价“儒商”及其“诚信” [摘 要] “儒商”实指有文化教养的学者化的商人,而非指单靠儒家伦理经营的商人。它是明代中期以来,市镇商品 经济 发展 ,消费主义思潮兴起,士大夫迫于生存的产物。“儒商”的“诚信”商业伦理,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具有相当的 历史 进步性;但它也存在过重主观承诺、忽视契约法制的致命弱点。对“儒商”及其“诚信”的 研究 ,应避免道德理想主义和道德决定论倾向。 [关键词] 儒商;诚信;契约;道德决定论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关于“儒商”及其“诚信”的会议和研究不绝如缕。其中,不乏拯救当前信用危机,以 中国 特色商业伦理对抗西方文化霸权等意图。但如从 科学 求真学术理性角度看,许多 问题 似乎均有待深入讨论,认真反省。现在的问题已不是要不要继承发扬“儒商”传统的问题,而是应如何科学评价和正确继承的问题。本文仅据手头资料,就如下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关于“儒商”含义 弄清“儒商”含义,是正确继承的前提。但既然“儒商”是一种历史现象,就只能尊重历史,从归纳、梳理史料中探寻其本来意义,而不可主观随意地乱下定义。 一提到“儒”字,人们总是习惯于想到孔孟儒家。但从语源角度看,“儒商”之“儒”,自古即有多义。除“孔子之道”外,尚有“学士”、“学者”、“有道术者”、“通习《诗》、《书》者”等多种含义。当然,“儒商”之“儒”究为何义,还要作历史考索。 众所周知,儒商多宗白圭、陶朱公之学。《史记·货殖列传》引白圭之语云:“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足见其所重者乃兵、法家之学,而非儒学。其中虽提到儒学“智”、“仁”等语,却也作了兵法家的解读。儒商恰是继承了这一传统。浙江瑞安儒商卓禺,就是以白圭“智”、“仁”、“勇”、 “强”之术经营;同时,“公之为学,从本达用,多所通涉”、“诗词书法,无不精诣”( 吴伟业《卓海幢墓表》)。可见其教养十分全面,而决非仅限儒学一途。陆士毅“舍儒就商,用儒意以通积著之理”(《陆文定公集》卷七)。而传统儒学,却根本不关心什么“积著之理”。此之“儒意”,与其说是“儒学之意”,还不如说是“文化、学术之意”。其中虽包含传统儒道之价值理性,但更突出了“权变”等工具理性,也即如余英时所说“以最理性的 方法 达到致富的目的”⑴。 大量资料证明,“儒商”的基本要求是具备广博的知识,而非专注儒家心性修养。如儒商黄崇德,就“博览多通”、“讲求周悉”⑵。近代儒商更加突出。他们渴求“舆图之学,生物之学,制造之学,预算决算之学”,鄙弃“不学无术之徒”⑶。苏州商务总会章程,也明确要求会员“通文义、算术、历史、地舆、制造”,“且能知各国之情势”,提倡“工商界与学者联合”⑷。 由上可知,所谓“儒商”,乃实指“学者化的商人”、“有文化教养的商人”。当然,“儒商”之称,只是后人所命名,并无严格的界限,有些并非儒士出身却能以“儒意”经商的人,也不妨以“儒商”称之。 将“儒”与“商”联在一起,实乃对传统的重大突破。尽管儒家也不绝对排斥物质功利,但毕竟有所轻视,“重义轻利”是其主导倾向。而“儒商”,却恰恰将物利置于重要地位。如果说,原始儒家是以儒术“志于道”,汉儒是“以儒术饰吏事”,那么,“儒商”则是“以儒术饰贾事”(《潭渡黄氏族谱》卷九《望云翁传》)。在儒商眼里是:“贾为厚利,儒为名高。”只是到“身飨其利”之后,才让子孙“驰贾而张儒”(汪道昆《海阳处士金钟翕配戴氏合葬墓志铭》)。雍正二年,山西巡抚刘于义奏折云:“山右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重利”恰是“儒商”有别于传统“儒士”的鲜明特色。即此而论,“儒商”的出现,又具有标志思想解放的思想史意义。明清儒商”对“利”的强调,与文艺家对“情”的张扬,同属一个珠联璧合的解放思潮。弃儒从商时风,也折映出士子由经济独立走向人格独立的努力。清初唐甄在《养重》一文中表示:“我之以贾为生者,人以为辱其身,而不知所以不辱其身也。”(《潜书》上篇下)钱大昕也谓:“与其不治生产而乞不义之财,毋宁求田问舍而却非礼之馈。”(《十架斋养心录》卷十八)明正德嘉靖以来,“古风渐渺”(《博平县志》)、“贵贱皆越”(《名山藏·货殖记》)的 社会 风气,以及李贽一类叛逆倾向,实与这种经济独立意识有着内在联系。由孟子的“何必曰利”,到庆历新政人士李觏的“人非利不生”,再到儒商的“利同则义洽”(张德桂《创仙城会馆碑记》),显示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演变的艰难历程。 二、关于“儒商”诞生的社会条件 “儒商”产生的直接条件, 自然 是大量儒士弃儒从商。自明代中期以后,士大夫一扫往日的清高,纷纷界入商贸,出现了“士而商”、“商而士”的全新社会现象。所谓“虽士大夫之家,皆以商贾游于四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