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__氨_硝酸_硫酸精要
4.下列反应中HNO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A)C+浓HNO3?(B)FeO+HNO3??? (C)Fe2O3+HNO3???? (D) Cu+浓HNO3? BD? 5.利用下反应制相同质量的硝酸铜时,从理论上看,消耗硝酸质量最多的是 (A)Cu+浓HNO3? (B)Cu+稀HNO3???? ??? (C)CuO+HNO3????? ?? (D) Cu(OH)2+HNO3 A 6.在稀硫酸中插入一块铜片,加入下列物质后,可使铜片迅速溶解的是( ) A 稀盐酸 B 芒硝晶体 C KNO3 D FeCl2溶液 C 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为1.12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 A 0.12mol B 0.11mol C 0.10mol D 0.08mol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B 0.03 0.06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X 4X 2X Y 3/8Y 2/3Y X+Y=0.03 2X+2/3Y=0.05 X=0.0225 Y=0.0075 n(HNO3)=4×0.0225 +3/8×0.0075=0.11mol 1.92g铜粉 n(Cu)=0.03mol, 气体为1.12L n(气体)=0.05mol 方法一 元素守恒法: n(HNO3)=0.05+0.06=0.11mol 1.92g铜粉,气体为1.12L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n (HNO3)== n(氧化性) + n(酸性) n(氧化性)= 1.12/22.4 =0.05mol n(酸性) = 2×1.92/64 =0.06mol 方法二 * *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二) 硫酸 一、硫酸 1.使指示剂变色: 2.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硝酸除外) 3.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4.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与某些盐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H++ OH -= H2O 2H++ CuO = Cu2++ H2O 2H++ CO32- = H2O + CO2↑ (一)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H2SO4=2H++SO42- (二)浓硫酸 浓H2SO4的物理性质 A.色态: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 B.沸点:约338℃——难挥发酸(高沸点酸) C.密度:1.84g/cm3——高密度酸 D.溶解性:跟水任意比互溶,溶解放出大量热。 [思考] 浓硫酸应如何稀释? 用于制易挥发 酸,如盐酸。 ⑴ 吸水性 用途:可以作干燥剂 浓硫酸吸收物质本来就有的水, 直接与水分子结合; 2. 浓硫酸 不能干燥 碱性气体:NH3 还原性气体:H2S HBr、HI 2. 浓硫酸 (2) 脱水性 脱水性是指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的氢氧原子按2:1(H2O)的个数比脱去。 【实验】取10g蔗糖放入小烧杯中,加入几滴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再加入10mL浓硫酸,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观察物质的颜色、体积变化并闻味。 现象: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C12H22O11 12C + 11H2O 浓硫酸 2H2SO4 (浓) + C== CO2 + 2H2O + 2SO2 脱水性 氧化性 △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什么区别? 吸水性是指浓硫酸直接与水分子结合。 脱水性是指浓硫酸将许多有机物中的 氢、氧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 吸收现成的水 反应生成水 问题? 在试管中 放入一块铜片, 加入少量的 浓硫酸,加热。 通入品红溶液, 检验放出的气体; 再通入紫色的 石蕊溶液; 把反应后的溶 液倒在水中稀释。 实 验 现象: 加热能反应,产生的气 体能使品红褪色,使石蕊溶液变红;溶液稀释后呈蓝色。 (3) 浓硫酸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 浸有碱液的棉团的作用:吸收多余的SO2,防止大气污染 结论: 浓硫酸既有氧化性又有酸性 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