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射弩运动形成背景及其特点.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布朗族射弩运动形成背景及其特点

布朗族射弩运动形成背景及其特点 起源于狩猎活动的射弩,是一项多个少数民族共有的传 统体育项目,在云南开展得较为普遍.一般说来,狩猎在民 族经济生活中所占比重较大,其社会形态相对较低,并且都 是聚居山区,诸如独龙族、怒族、傈僳族、景颇族、佤族、 布朗族、哈尼族等等.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禽兽资源,给狩猎 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但如英国学者雅克布·布洛诺斯基所指 出的那样“:像人这样行动缓慢的动物,只有依靠集体合作, 才能潜步追寻、发现和堵截在茫茫荒原上奔跑着的庞大动物. 狩猎需要语言有意识地制定计划和安排,需要特殊的武器.” 射弩是古老的祖先为了猎杀动物和生存,千方百计地创造出 来的狩猎设备.但由于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 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而在同样的传统体育活动中,所表现 出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特质则完全不同. 1 布朗族射弩运动的成因 1.1 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使生产工具的所有者在不同的区 域分化,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的居民长期生活在 一个特定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中,并将逐步显现出一些地区 的特征. 地区民族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民族文化 的趋势,也反映了地理因素的巨大差异. 布朗族是云南省特有的 15 个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 便在云南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主要分布在滇西南澜沧江和 怒江中下游两侧,西部有高黎贡山、哀牢山,东部有碧罗雪 山、无量山. 布朗族村寨一般分布在低纬度高海拔的半山区,绝大多 数分布在北纬 25 度以南地区,海拔在 1500-2300 米之间. 传说从前布朗族极怕水鬼,所以山寨一般都距水源较远, 吃水大多困难.解放以后,布朗族不少村民都从深山里迁出 来,选择临近泉水的河谷居住,打破了过去那种僻居深山的 老习惯. 1.2 历史因素的影响 每个民族特有的传统体育活动都与民族的发展历史有 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射弩的发展、传承同样如此.自古以 来,汉文史籍就有关于布朗族先民“性勇健,髻插弩箭,兵 不离身,以采猎为务”、“入山林采草木及动物而食”、“扑 子蛮……善用泊箕竹弓,深林间射飞鼠,发无不中”、“蒲 蛮……恒居,刀耕火种,好渔猎,住山寨茅屋中”等记载.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布朗族提供了良 好的采集和渔猎条件.即使是在进入定耕农业后,部分地区 的布朗族仍处在半农耕半狩猎的经济状态中. 尤其是生产 力的低下,旱地农业不能充分的保障他们生活的需要,使得 人们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依赖性很大,特别是在荒月缺粮、 缺菜或天灾而导致颗粒无收的时候,采集和渔猎仍然是人们 维持日常生活的一种补充手段.此外,由于居住环境的限制, 历史上的布朗族既无种菜的条件,更无此习惯,居家一日三 餐的蔬菜需求只能到山上采集.布朗族人民为了生存的需要, 必须从事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 布朗族男子都喜爱打猎,一般在秋后初冬时节或农闲时 便开始进行狩猎活动,分个体打猎和集体围猎两种.狩猎对 象主要是虎、豹、马鹿、麂子、野猪、野熊、豪猪、山狸、 松鼠、竹鼠等.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布朗族男子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掌握了多种狩猎方法.布朗族男子进行狩猎活动 的最初用于训练和远距离杀伤的武器就是弩. 关于弩的起 源,文献中说法不一.又由于古代弓弩是用竹、木、筋等材 料制作,很难考证何时发明.苗族的男子从小就开始射弩, 一般 10 岁左右练 娃娃弩 可射 10 米内的目标.他们 托石块,或用绳子捆上砖头等重物吊在手腕上,以增强臂力. 他们还瞄准从山上滚下来的圆木轱辘进行移动目标射击,待 掌握一定技术后,就参加射野兔、野猪等活动.春节期间和 跳花场时,往往要举行射驽比赛,比赛的姿势有立势、跪势 两种,比赛时用粑粑和肉片当靶子,谁射中了,粑粑和肉片 就归谁,射得粑粑和肉片最多的就是最好的射手,往往还能 获得其他奖励.平时,苗族习惯把习射、比试与狩猎、采集 结合起来,射弩好手和制作精良弩箭的能工巧匠往往能受到 人们的尊重.射弩不仅在苗族人民中十分盛行,在僳僳族、 苦聪人、黎族人民中也都有射弩的传统.明景泰《云南图经 书志》记载:僳僳人“居山林……常带药弓弩,猎取禽兽, 其归人则了草木之根以给日食”.弩弓和箭是僳僳男子的标 志,外出时,都肩扛弩弓,腰挂箭包,并且每年农历正月初 一至初三,僳僳村寨都要举行射弩比赛,比赛时把两支竹箭 交叉在地上,在几十米外射中箭叉下的三角形为胜.弩为狩 猎、防身工具,亦可作装束和定亲信物,它由弩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