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配饰文化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推荐资料.docVIP

中国古代配饰文化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推荐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外服装史(结课论文) ——中国古代配饰文化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 课程名:中外服装史 课程号:9907024143—0 学 院: 服装学院 专 业:服装081 姓 名:尚春丽 学 号:200800714104 指导老师:王诤 2010年6月 摘要: 中国古代配饰如繁星灿烂绚丽,古代人们用配饰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愿望,或者让自己更加出众,或者表达了一种地位的象征。而服装设计师们利用配饰的形状、材质等然后再加以现代的元素来形成现代的独具特色的服装。 关键字: 古代,配饰,服装设计,影响,花冠,巾,笏,花翎,扇子,屐,补子。 引言: 概述中国配饰。 中国古代配饰的形成和发展 对配饰分类描写。 头服(帽子、冠、巾) 屐 笏 补子 花翎 京剧脸谱 扇子 刺绣 本论: 一、 概述中国配饰。 “食色性也”,爱美是人的天性。服装是人的第二皮肤,而配饰更是可以让服装更加增光添彩。这两者相配合,不仅护卫着人类的身体,更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 中国古代配饰如繁星灿烂绚丽,数不胜数。发饰、耳饰、颈饰、臂饰、手饰等装饰品统称首饰。汉代曾将冠冕、镜梳、脂粉等都算作首饰,宋代又将首饰局限在“头面”的范围内;其定义或宽泛,或狭窄,均与现代习惯上所说的首饰不同。 陕西临潼姜寨一少女墓出土了骨珠8721颗。串珠多饰于颈部,但也有饰于腰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黄河、长江下游的大汶口、良渚文化遗址中,骨、陶首饰减少,石、玉首饰增加。特别是在良渚文化中,珠、管、坠、钏等玉饰的数量既多,制作亦精。江苏新沂花厅16号墓出土的玉串殷墟发现的首饰主要是笄,有骨笄、铜笄和玉笄,笄头上刻出鸟头或兽头。汉代男子的首饰一般只用笄。妇女除笄以外还用钗南北朝妇女最华贵的发饰是步摇。《续汉书·舆服志》说汉代后妃已戴步摇,其下端有黄金制作的“山题”;上有“桂枝相缪,一爵九华”,但汉代的实物未见。唐代 很重视发钗顶端的花饰。唐代前期,在永泰公主和懿德太子墓石线雕中的女侍,已有戴海榴花形钗和凤钗的,但每人只戴一枚或二枚,以后花饰愈做愈大,几乎与钗股等长。西安惠家村与广州皇帝岗中、晚唐墓所出者,有凤形、摩羯形、花鸟形、缠枝花卉形等多种花钗。运用模压、雕镂、剪凿等方法制成。梳本为理发具,盛唐时妇女开始在发上插戴。宋代妇女的首饰大体沿袭唐制,仍以钗、梳为主,唯顶端带花饰的簪增多。南京幕府山宋墓出土的金梳背,龙凤金簪,江西彭泽宋易八娘墓出土的银梳和金簪,工艺均极精湛,可视为当时的代表作。在北方的辽国,因妇女发式不同,钗、簪、梳都较少使用,而项链、耳坠、臂钏等特别发达。明清 民间的首饰有素面的,很简洁;贵族妇女的首饰造型复杂,图案繁缛,且广泛采用镶嵌宝石、垒丝、点翠等技法,使首饰的华丽程度胜过前代。“冠”是专门供贵族戴的帽子汉代主要的冠帽有:冕冠、通天冠、长冠、进贤冠、武冠和法冠等等。不同身份、不同场合所戴冠帽有严格规定在现代服装中冠被演绎成各种各样的造型: 图3-1 图3-2宋.玉发冠 图3-3宋 白玉莲瓣形发冠 图3-5 图3-6 图3-7 服装设计师们把头发做成发冠的形状 图3-8 1.2花 冠 花冠是一种用花朵串成冠状的头饰,始见于唐代。初以纸、绢、通草等为材料制成,被称为宫花,后来也簪戴真花。至宋代,插戴花冠习俗尤为流行,且不限于妇女,男子亦爱戴饰。传世的麦积山五代壁画、宋人《宫乐图》、《女孝经图》及故宫南薰殿旧藏《历代帝后像》等绘画中都有当时女性戴花冠的情状。花冠上的饰物不仅限于花,渐渐也出现了各种不同饰物,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载,上元夜“妇人皆戴珠翠、闹娥、玉梅、雪柳”。“闹娥”是用彩帛剪成花或蛱蝶、虫的形状,“玉梅”是以白绢做成的梅花,“雪柳”是以绢花装簇的花枝,这些都是组成花冠的饰物。一直到清初,花冠还在女性的发顶熠熠生辉。冠子和朵子在隋唐是很流行的。是仙女所喜欢的妆饰,是华美的仙姿。隋炀帝时宫人戴通天百叶冠子,可能类似唐代花冠,在佚名唐代《宫乐图》上能见到两位戴花冠的女子,用圆花瓣累叠而成,每一片花瓣都上有红绿色的彩绘,具体制法,似乎是用了薄木片或通草、绢、硬纸片刻雕成花瓣,再彩绘,然后连缀起来。 图3-9 唐代妇女大多数梳高髻, 髻上戴着艳丽的花冠, 插金步摇, 画蛾翅眉。这种花冠即是史料上说的“花冠子”, 是姑娘出嫁和喜庆节日年轻妇女的头饰。在贫富悬殊的等级社会中, 这类装束的规格相差极大。唐代宗室嫁女单是一顶花冠子一

文档评论(0)

DKman_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