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器“族群”,异彩纷呈.doc
茶器“族群”,异彩纷呈
除了茶壶与杯具,荼器其实还包含了茶则、茶杓、茶挟、蔡船、茶荷、茶馏,甚至烘炉、茶灯、蔡人服饰等。近年台湾茶文化蓬勃发展,蔡界与文化人不断脑力激荡与创意研发,茶器也跳脱单纯的实用功能而提升至工业设计与艺术创作的境界。素材的选择也大胆颠覆传统,彼此竞艳的造型更具巧思,超乎想象,不仅呈现唐宋以来的最巅峰,并在两岸与全球各地发光发热,将缤纷多元的茶文化带向全世界。
茶则、茶匙、茶承与茶荷
即便茶艺文化普及,茶人所用的茶则等器具,不是取竹片削型自制,就是购买现成的木制等量产品。对大部分的茶人来说,茶则等器具不过作为取茶剔渣之用罢了,自然无须大费周章,与动辄数万乃至数十万元的名家壶根本无法比拟。
艺术家翁明川不以“器”小而不作,喜欢喝茶而创作茶器最微不足道的末稍,30年来雕出了数百件令人惊艳的茶则、茶荷、茶匙等作品,将茶器小品提升至精致艺术的境界,甚至受邀至沈阳故宫博物院展出。2011年开春,世界顶尖名品LV台北101大楼店,从“御林芯茶苑”收藏了翁明川以101大楼为造型的茶则与茶匙等三件作品,更为茶艺与时尚的结合开启了新纪元。
话说竹雕也称竹刻,原本只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或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流传至今的作品包括竹木牙角雕刻、留青阳文雕刻、竹节雕、竹黄等,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可惜作品始终不脱匏器、竹壶、酒杯、笔筒、香筒、扇骨、竹鼎,至于泡茶辅助用的小器具如茶则、茶匙等,古代竹雕名家大多不屑为之。因此翁明川的竹雕茶器堪称“前无古人”了。
翁明川的竹雕创作,以充满神奇的巧思与创意,赋予竹器生命的律动与茶艺的禅境。可以很传统,也可以非常时尚,更可以光滑如脂、温润如玉。例如将留青与竹肌之间整齐有序地迭压错落,构成青白相间的繁密纹饰,彷佛普普艺术注入LV皮包的高贵血液。时尚语言在正面流畅闪烁,内面却以简练古朴的雕刻,将龙云翻腾的中国图饰作为完美实用的句点;又如看似极简的茶匙,熏成红褐色的竹皮在正面适度保留,与周围包覆的竹肌紧密相切,俨然古代官员上朝手持的笏版,令人赞叹。
而茶农出身,近年频频以制茶技术荣获大奖的郑添福,也从泡茶的实用性出发,雕出了许多精巧的茶则与茶荷,朴实的极简风格也颇受茶人喜爱。
作品介于工艺、雕塑与设计之间,自称“迷恋于工艺、工法、工具、工程”。近年以“迷工造物”为名量产的章格铭,由福星茶业所代理的复合媒材创作茶器,尤以独树一格的茶承与茶荷最受欢迎。
茶盘
至于茶盘,目前最常见的多为孟宗竹高压成型,以陶作坊、壶蝶窑二者的产品最具创意。少数的石材茶盘大多来自盛产大理石的花莲,上面精雕细琢了金鱼、花乌、水牛等飞禽走兽,由于体积庞大,大多仅流行于大型茶庄或收藏家中。近年则由于艺术家的积极参与,而有小型且设计精湛的石雕茶盘问世,图案也改走现代抽象风。至于木制茶盘,除了资深茶人何建生以古董木饰如斗拱、窗花等加工琢磨而成的茶盘外,一般则十分罕见。
于是笔者乃大胆抛砖引玉,以桧木雕出茶盘,再以喷修铺面,彩绘闽南老厝华丽的马背,并在置壶处写上茶诗。或以桧木凿出椭圆的弧状凹槽置壶,并大胆以油彩咨意挥洒流动的活水意象,亮丽的彩纹也适度营造了陶釉的效果,让画面呈现饱满强烈的色彩。彷佛高温烨炼的铜红挹翠纹釉,在中国古老的宫廷中窑变为现代感十足的抽象风,与一般常见朴拙单调的竹制茶盘大异其趣。
茶馏
如果要避免或淡化清荼的苦涩味、老茶的陈仓味,或熟普的陈熟味,而又坚决反对烘焙茶品的茶人,通常会以“茶馏”在置茶前先作简易的焙火,大致可以达到相近的效果。焙火的方法,先晃动加热器皿,让茶馏四壁受热,待茶馏干燥后再置入茶叶,以腕力上下摇晃让茶叶在茶馏内不断翻滚,以面底层的茶叶过度受热而烧焦,用鼻轻闻待香气舒展后即可冲泡。远红外线,能适度舒展并分解茶叶的杂质,比烘焙快速简易多了。
茶仓
陶艺家出身,曾担任《陶艺》杂志及《普洱壶艺》总编辑长达8年之久的曾冠录,早先以娇红釉苹果般讨喜的小茶仓作品,在茶界打响名号。由于对茶品的茶性、茶质、茶气等掌握游刃有余,因此所创作的茶器特别适合普洱茶的冲泡,甚至还可从老茶、新茶、熟茶之间的异同,拉胚出圆融饱满的最大公约数,特别是手拉的茶叶末釉烧水壶,更从台湾红到中东的迪拜。
至于贮藏老茶或存放清茶的茶仓,除曾冠录专为普洱茶量身定作的的陶制茶仓,还有陶艺家长弓与吴丽娇手拉胚的岩矿茶仓,运用不同的技法与素材融合,不仅外观沈稳、内敛,造型与肌里质感也有强烈的自我风格,饱满的色泽与人文精神更令人眼睛为之一亮。
拙朴的天然陶土,“窑”身一变成了铁锈般的机器人茶仓,让人联想近年超火的电影《变形金刚》。曾获第二届台湾金壶设计奖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