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草 船 借 箭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 草 船 借 箭要点

19 草 船 借 箭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退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的乐趣。 教学难点:了解草船借箭的主要原因及不同人物性格特点。 教 具 :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谁对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有所了解?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的?你熟悉《三国演义》中那些主要人物,那些主要故事?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根据《三国演义》改写的著名故事《草船借箭》。 二、板题、读题。 三、放录音,引导学生思考。 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讲的是诸葛亮利用草船巧妙地向曹操借箭的事。) 四、了解故事的背景及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 五、自由读课文,要读正确、读流利。引导学生思考: 1、课题是什么意思?关键词是什么? 2、文章围绕“借箭”写了那些内容?是怎样一层一层写的? 3、课文中出现了那些有关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人物中哪一个是主要的?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六、检查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2、引导看图、审清课题。 ①草船是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两边的船。 ②课文讲的是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③课题上的关键词是“借”,因为文章内容是围绕“借”展开的。 3、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文章围绕“借箭”,先写诸葛亮为什么要去借箭。(事情的起因) 他借箭做了那些准备工作 怎样去借箭的。(事情的经过) 他借箭的结果。(事情的结果) 七、学习第一部分(1-2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理解段落内容。 2、说说第一段的主要意思,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 3、解决课后题3;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什么是“军令状”?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 4、从人物的对话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周瑜明知故问,为世私怨,以公事相要挟,借军情紧急,步步紧逼的心理活动,诸葛亮的豁达大度,沉着镇定,胸有成竹。) 5、练习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八、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从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枝箭的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引导学生大胆提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互相解决。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从课文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提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互相解决。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生字新词。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引导学生自由读3至5自然段,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地方。 2、诸葛亮在借箭前作了哪些准备?(板书:准备) 3、在这段中,从哪里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板书:知道鲁肃肯帮忙—知人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6至9自然段。 (1)自由朗读,分别用一、两句话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① 第三天四更,诸葛亮吩咐把二十只船用绳索连接起来,向北岸驶去。 ② 诸葛亮下令将船一字儿摆开,并擂鼓呐喊。 ③ 船的一边受满箭后,诸葛亮下令调转船头,继续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④ 两边的箭受满了,诸葛亮吩咐让军士们谢过曹丞相。 (2)再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说说从这部分内容又是怎样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 ①知道第二天江上大雾。(知天文) ②知道曹操不敢轻易派兵出来。(知人) ③知道二十条船正好能受够十万枝箭。 ④知道回船顺风顺水,曹操来不及迫赶。(知地理) (3)三读课文,分析比较“逼近”和“靠近”。体会当时紧张的战斗气氛和诸葛亮的当机立断、临阵不慌。 5、学习第10自然段。 ①自由朗读。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主要内容。(诸葛亮如期借到三十万枝箭,周瑜自叹不如) ③体会周瑜的心情:既佩服又无可奈何。 ④指导末句的作用:点名中心,照应开头。 三、比较课题,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出示“草船借箭”,“ 草船骗箭” 2、讨论:哪个题目较好?为什么? 3、汇报: ①从“太阳出来了,雾还没有散、、、、、、谢谢曹丞相的箭”。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