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34年传染病趋势分析及对策.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海拔地34年传染病趋势分析及对策.doc

  高海拔地34年传染病趋势分析及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高海拔地1960~1993年传染病流行趋势,为 研究 制定防病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分析 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计免冷链期与预防接种期、计免冷链前期比较发病下降幅度增大,其平均 发展 速度为76.41%,平均递减速度为23.59%。且前两时期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约占比例分别为78.51%、52.28%;第三时期肠道传染病及其他传染病明显上升,所占比例分别为59.25%、1.13%。肠道传染病占相当大比例,特别是痢疾、病毒性肝炎危害较重,性传播疾病中的淋病、梅毒死灰复燃。结论该州应以 科技 振兴为先导,针对高海拔地带、少数民族聚居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防制对策,加强预防和监测力度。 【关键词】高海拔地;传染病;发病率;分析;对策 本文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高海拔地传染病进行趋势分析,为研究制定防病对策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本文监测资料取源于四川省甘孜州历年综合疫情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统计局。 1.2统计方法根据计划免疫冷链开展情况,将34年划分为年限不等的三个时期,即预防接种期(1960~1978)、计免冷链前期(1979~1988)、计免冷链期(1989~1993)。 2结果 34年来,在规定报告的35种法定传染病中,该州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9种,计444172例,年均发病率2061.75/10万;死亡3007例,年均死亡13.96/10万,病死率0.68%。其中乙类传染病19种,计23690例,年均发病率1178.56/10万;死亡2705例,年均死亡率12.57/10万,病死率89.96/10万;丙类传染病10种,发病190270例,年均发病率883.19/10万,死亡302例,年均死亡率1.40/10万,病死率10.04%。 2.1各时期发病率、死亡率变化依预防接种期年均发病率作为100,则计免冷藏链期呈大幅度下降,至计免冷藏链期下降64.81%;平均死亡率显著下降至61.83%。见表1。表1全州各时期传染病发病情况 2.2各系统传染病发病动态前两时期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约占比例分别为78.51%、52.28%;第三时期肠道传染病及其他传染病明显上升,约占比例分别为59.25%、1.13%。见表2。表2全州各时期各系统发病比较 2.3各时期主要传染病发病变化34年来,法定传染病中钩虫、血吸虫、乙脑分别自1961年、1964年、1984年后未见病例报告,脊灰后5年已达到无病例发生,白喉已连续12年无病例报告。呼吸道传染病中麻疹发病呈下降趋势(Plt;0.05)。年均发病率波动于0.03~54.10/10万之间,历年平均发病率364.67/10万。34年间3~4年一个流行高峰。但计免冷链的两期流行时间渐趋加长,强度减弱,峰位下降。流感历年平均发病率865.95/10万。34年中年均发病率波动于68.38~3446.00/10万之间。1963年发病最低,1975年发病最高。慢性传染病肺结核顺位上升。以1984~1993年报告 计算 平均发病率波动于21.89~100.78/10万之间,以1984年发病最低,1993年最高。但主要传染病痢疾顺位由第三位升至首位,历年平均发病率554.24/10万。34年中年均发病率波动于0.12~49.98/10万之间。以1987年最高,1968年最低。经游程检验[1]历年发病呈上升趋势(U=0.05gt;Pgt;0.01)。性传播疾病中的淋病、梅毒死灰复燃,自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以来,报告发病数增多,1988~1990年与1991~1993年比较分别上升68.13%、97.37%。见表3。表3全州各时期传染病发病顺位变化 3分析及对策 34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死亡呈明显下降趋势,计免冷链期与前两个时期相比,发病下降幅度增大,其平均发展速度为76.41%,平均递减率为23.59%[2],这与全面开展计免以来呼吸道传染病下降幅度密切相关,但主要传染病流感、肺结核的发病呈起伏性波动,其原因可能与全州地处高海拔山区(平均海拔1321~4200米)。地广人稀、 交通 不便、 自然 灾害频繁有关。全州又属多民族杂居地,牧区人员流动性大,山高路远,医疗卫生人员服务半径大,医疗卫生条件差,致使疾病控制受到一定 影响 。由此,在以科技振兴为先导的大潮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卫生条件,增强人群免疫力。继续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治法》和《食品法》贯彻力度,针对少数民族聚居特点,提高基层的民族业务素质,做好传染病的监测管理报告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对传染病及时控制和预防不失为有效手段。 甲类传染病的控制和消灭,使疾病谱发生改变,前两时期以呼吸道传染病构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