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
一 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
一、一 生药的分类法
生药品种繁多,据《中华本草》记载,总数约有 8 980 种,其中常用生药约 500 余种。为了便于学习、研究和应用,必须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分门别类,加以叙述。不同的书籍,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常见的分类方法如下:
1 . 按药用部位分类法
首先将生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植物药再依不同的药用部位分为根类、根茎类、皮类、茎木类、叶类、花类、果实类、种子类和全草类等。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便于比较同类不同生药间在外形和显微特征上的异同;有利于学习和提高传统的药材性状鉴别经验。
2 . 按化学成分分类法
根据生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主成分的类别来分类。如含苷类生药,含生物碱类生药,含挥发油生药等。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有效成分和理化分析;有利于研究有效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以及含同类成分的生药与科属之间的关系。
3. 按自然系统分类法
根据生药的原植(动)物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和亲缘关系,按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同科同属生药在形态、性状、组织构造、化学成分与功效等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特异性,以揭示其规律性;有利于寻找具有类似成分、功效的植(动)物,扩大生药资源。本教材按此方法分类。
4. 按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法
根据生药的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来分类。如按现代药理作用分为: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生药、作用于循环系统的生药等;或按中医疗效分为解表药、清热药、补益药等。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作用与功效,有利于与临床结合,也可以与所含活性成分相结合。
5. 其它分类法
在历史上,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是按药物毒性和用药目的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本草经集注》按药物自然属性分为玉石、草、木、果菜、米食、有名未用等 6 类,每类又分为上、中、下三品;《本草纲目》将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等 16 部,又把各部的药物按其生态及性质分为 60 类,如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并把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排列在一起。
在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药辞海》等著作均按中文名的笔划顺序,以字典形式编排。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编排法,便于查阅。但各生药间缺少相互联系,一般教材中不采用此法。
以上各种分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选择。一、生药的记载大纲
生药学教材中所载生药是按一定次序进行叙述的。限于篇幅,一般对较重要的、具有代表意义的生药叙述比较详细,对其余的生药叙述则比较简单。较详细叙述的生药的记载大纲如下:
1. 名称 包括中文名、药材拉丁名和英文名等。
2. 来源(基源) 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称、拉丁学名和药用部位。多数生药的名称与原植(动)物名称是一致的,有些生药名称与原植物名不同,如大青叶的原植物名称为菘蓝,金银花的原植物名称为忍冬。
3. 植(动)物形态 叙述原植(动)物的主要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便于野外采集,也有助于对生药性状的理解,尤其是全草类生药。同时还介绍该物种的地理分布。
4. 药用植(动)物的培育 记载药用植物的栽培和药用动物的饲养技术。
5. 采制 简述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干燥、贮藏和炮制的要点和注意点。对需要特殊采制的生药则作有关介绍。
6. 产地 介绍生药的主产区。对栽培植物来讲,是指主要的栽培地区;对野生植物来讲,是指主要的采收地区。多数野生植物的分布区比较广,而采收地区比较窄。
7. 性状 叙述生药的外部形态、颜色、大小、质地、断面特征和气、味等特点。
8. 显微特征 记载生药在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或显微化学反应的结果,这是生药真实性鉴定的手段之一。在生药学教学中,生药的显微观察、显微特征的描述及绘图(或图像采集)技术是重要的基本技能。
9. 化学成分 记载该药所含主要化学成分或活性成分的名称、类别及主要成分的结构。生药的化学成分是生药产生疗效的物质基础,也是生药理化鉴定与品质评价的依据。
10. 理化鉴别 记载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所含化学成分所作的定性分析。
11. 含量测定 记载《中国药典》( 2005 年版)对生药主要成分、指标成分或活性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含量限度。
12. 药理作用 记载生药及其化学成分的现代药理研究结果,重点是与传统功效有关或有明显特点的药理作用。
13. 功效 记载生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与用量等。
14. 附注 记叙与该生药有关的其它内容,如类同品、同名异物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