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文化中“美”与“善”的对立统一.docVIP

论音乐文化中“美”与“善”的对立统一.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音乐文化中“美”与“善”的对立统一.doc

论音乐文化中“美”与“善”的对立统一    (注:作者简介:丁昕春(1972― ),男,汉,文学硕士,淮阴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      (淮阴师范学院 音乐系,江苏 淮安 223300)?お?   摘 要:客观辨证地看待音乐与道德的关系,既不能陷入“为音乐而音乐”的泥潭,也不能夸大音乐的德育功能,赋予音乐无法承受的内容,我们应该从对音乐可以教化灵魂的绝对工具论中解脱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音乐索带给我们那语言穷于表达的更为自由、奇妙的音响境界。      ?す丶?词:音乐;道德;统一??   中图分类号:J601文献标识码:A??      On the Unity of Opposites Between Beauty and??Benevolence in the Music Culture??   DING Xin-chun?お?      文化是一个系统,音乐求“美”,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这种等边三角形的关系构筑了文化的主体,文化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必须用另外的部分才能得到说明和阐释,在社会这个载体中与文化系统中的每个因素紧密的联系起来,彼此生死相依,休戚与共,音乐作为艺术层次的基础和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是社会的精神产品,它的历史历来被当作某种社会现象来看待,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凝聚。??      一、音乐与道德的历史回溯      历史上,古希腊人没有在美学和伦理学之间划出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他们普遍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审美和伦理是两个不可分割的,伦理和艺术应该联系、配合、协同作战,精美的作品有助于培养人美好的性格,激发人的爱国热情,反过来正确的伦理观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艺术观,使艺术承担起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在他们看来,这两门学科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希腊词nomous本身就包含了(1)歌,诗歌(2)法律,规律。古希腊人相信,在艺术范围里,美好的作品应该反映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美好的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性格,规范人的行为,艺术包含道德取向,反映作者的伦理观。这在柏拉图,以及其他古希腊哲人在论艺术的著作中均可体现这一点。如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的第二卷和第三卷里,详细说明了艺术在教育他取得理想国的未来统治者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他认为,在一个艺术作品的道德内容和他的道德效果之间,存在着简单而直接的联系。他认为艺术是危险的,因为艺术效果是直接的,我们无法通过理性和知性来引导他。古希腊人认为每一种调式都可以表达一种特殊的情绪,如:E调安定,D调和蔼,B调哀怒,A调高扬,G调浮躁,F调淫荡,亚氏最推崇C调,说因为它最宜于陶冶情操。根据大三与小二度所处的不同位置,而构成了,多里亚、弗里几亚、利底亚,伊奥尼亚等不同风格感情色彩的调式,如多里亚庄严、威武有英雄气概,活泼乐观而具有美学性,常被认为是真正的希腊调式。而近代奥斯卡.王尔德提出的“为艺术而艺术”这种脱离文化谈文学,脱离伦理评述艺术观点,在古希腊人看来是荒谬的奇谈。古希腊文论家普遍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审美和伦理是两个不可分割的,伦理和艺术应该联系、配合、协同作战,精美的作品有助于培养人美好的性格,激发人的爱国热情,反过来正确的伦理观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艺术观,使艺术承担起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在中国音乐史上,由于中国文化所特具的性质,音乐主要注重的是审美社会学意义。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大多认为美育为德育必由之路,有些作品从一开始就带上了浓厚的“道德”色彩。《论语》中有一段总述儒家教育宗旨的话: “兴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的“诗三百,一言蔽之,思无邪”;“移风易俗,莫善于民,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等无不体现了这种精神。在音乐中,音是音响,而乐是则是育人,具有对社会伦理道德进行“劝戒”“思贤”思想教育性质。从周秦一直到现代西方艺术的输入,艺术从来都只是道德的附庸。韩愈的“文以载道”“言之有物”成了中国文人的门面语。   艺术寓于道德观这种思想,从古希腊一直到19世纪,在西方文艺思潮中也一直占主导地位,直到19世纪,它才产生了动摇,有两种思潮。一种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信条。它的热烈布道者是戈蒂埃(Gautier),他在《艺术家》(L’Artiste)里宣告说:“我相信艺术的独立自主,艺术对于我们不是工具。在我们看来,一个艺术家如果关心到美以外的事就失其为艺术家了。   (注:参见《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3年版,第106页。)一种是在康德、克罗齐的美学思想中,主张“艺术不是功利的活动,也不是道德的活动” 的观念,在克罗齐看来,艺术与道德无观,所谓无关道德(non―moral)既不是“道德”是,也不是“道德的”只是在道德范围之外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