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的防治与利用研究的论文.doc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的防治与利用研究的论文
作者: 赵悦;许云磊;李召;张承斌
摘要:黄河下游引水灌溉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面对泥沙的治理问题,必须有所行动,以利于人的生活。现就相关研究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泥沙;灌溉;防治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灌溉事业自50年代初期以来经过40余年的 发展 ,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连片自流灌区。到90年代初,黄河下游豫、鲁两省共建成万亩以上引黄灌区96处,设计灌溉面积305万hm2,总引水能力3363m3/s。据统计,1958-1990年29年间(1962~1965年停灌),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共引黄河水2333亿m3,平均年引水80.4亿m3。黄河为举世闻名的多泥沙河流(各月平均含沙量见附表),引水必引沙,据系统 计算 ,29年间共引沙38.65亿t,平均年引沙1.33亿t,约占同期黄河来沙量(花园口站)的11.6%。
黄河泥沙的引进不进加大了灌区运行费用,而且治理不好还会引发灌区土壤沙化、排水河道淤积、土地盐碱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影响灌区的持续发展。泥沙问题是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泥沙防治利用的主要途径
(一)引水防沙
1、选择合适的取水口位置
黄河下游均为无坝引水。根据水力学原理并结合黄河实际,取水口位置宜选在弯道凹岸,以利用弯道环流创造较好的引水及防沙条件,引水角多在40°~75°之间
2、选择合适的引水时机
一般非汛期含沙量相对较低,而汛期含沙量相对较高。因此,要选择适当的引水时机,避开沙峰引水,在含沙量大时少引水或不引水,而含沙量小时多引水,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入渠沙量。
3、防沙工程措施及运用效果
在渠首工程布置已定的情况下,为进一步减少入渠泥沙,特别是相对较粗的底沙进入渠道,根据水流挟沙上小下大的含沙量及粒径垂向分布特点,在许多引水门口设置防沙工程如拦沙潜堰、叠梁闸板、橡胶坝等。据观测,潜堰的防沙效果可达12%,入渠泥沙的粒径也明显减小,叠梁及橡胶坝的防沙效果达20%左右。
(二)渠首集中沉沙
利用沉沙池在渠首是以往引黄灌区处理泥沙的主要措施,其方式包括自流沉沙合扬水沉沙两种。其中自流沉沙又包括一池一用(即一个池建完后再建新池)的自流沉沙合一池多用(沉沙池淤满后通过人工开挖再继续沉沙)的以挖待沉两种形式。截止到1990年底,河南省共规划沉沙池2.74万hm2,已使用84处,总面积0.94万hm2;山东省已用沉沙池面积2.74万hm2。
(三)远距离输沙、分级沉沙
即将渠系泥沙向灌区远处的中下游地区输送,在合适的位置修建沉沙地淤沉泥沙,实行远距离输沙,多级沉沙。由于在渠首集中处理泥沙难度较大,且灌区尚不具备浑水灌溉条件,而灌区中下游又有可供集中沉沙的 自然 条件,故这种方式推广较快,如山东省潘庄灌区在70km的输沙灌渠上修建了3处沉沙地,实行三级沉沙。
(四)渠系输沙减淤
由于下游沿黄地面坡降平缓,引水渠道淤积非常严重。减少淤积的主要技术环节可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选用可靠的设计参数,使设计渠道的纵横断面课同时满足输水输沙的要求,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进行衬砌,以提高输水输沙能力;第二,在运行过程中要抓住黄河水位高、含沙量相对较低的有利时机进行调控运用,尽可能利用水流本身的能量减淤;第三,在水流动力无法满足输沙要求时,需采用机械措施辅助输沙。第四,进行人工清淤。
(五)浑水灌溉,输沙入田
80年代以来,随着灌区沉沙条件的变换,部分灌区充分利用地形坡降较大的有利条件,实行浑水灌溉,引黄水沙不经沉沙池直接进入各级渠道和田间,既肥田改土,又减少了渠道淤积,一举两得。目前河南省26处引黄灌区中,有20处采取浑水灌溉方式,山东省也有少数灌区在上游自流区实行浑水灌溉。
(六)泥沙的利用
引黄泥沙的利用主要包括淤改、淤背、加工建材、农民用土等方面。淤改与稻改是利用引黄泥沙改造低洼盐碱荒地的一种方式。到1990年黄河下游共累计淤改土地23.2万hm2,开发稻田面积约12万hm2。另外利用引黄泥沙开发
建筑材料具有范围广、规模小、群众自发的特点,因此受到下游群众的欢迎。
三、当前引黄泥沙治理凸显出的问题
过去几十年来以集中沉沙、集中清淤为主的泥沙处理方式,导致了目前黄河下游引黄泥沙在灌区内以点(沉沙池)、线(灌排渠系)为主的分布状况,使得77.1%的泥沙淤积在沉沙池及灌溉渠系中。进一步分析,淤积在沉沙池、淤改区、骨干渠道的泥沙约占总引沙量的一半以上,而这些区域又多分布在距黄河大堤15km宽的狭长地带内。
从引黄泥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年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同步检测 2(带答案).docx VIP
- 数据治理概论课件:数据治理工具.pptx VIP
- 08J907 洁净厂房建筑构造.pdf VIP
- 04G323-2 图集钢筋混凝土吊车梁(工作级别A4、A5).pdf VIP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公开课课件.pptx
- 幼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pptx VIP
- 惯性器件原理课件.pptx VIP
- 新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解读.pptx VIP
- 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 VIP
- 莫桑比克考察报告.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