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佘娇
茶文化内涵与相关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大体而言,中华文化多体现在人文和地理两方面,却更侧重人文。若将黄河和长江视为华夏文明的发端,那么被大河滋养抚育的炎华子孙则始终用勤劳质朴和聪明智慧续写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史。茶,恰恰作为一种食物和文化的结合体,融哲学、宗教、民俗、礼汉、医学、园艺等于一身,形成一个中国特有的浩瀚庞杂,分支众多的茶文化生态体系,延伸贯穿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历朝历代,以市井百姓为代理表的大众文化和以文人士大夫知识分子阶层为代表的精英文化一直是筑立中华文化大厦的坚固基石。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不论庶民百姓,还是文人贵胄,几乎生活中一天也离不开茶,尤为可贵的是,二者通过饮茶,把茶不为人知的资质彻底盘活、焕发。百姓喝茶,话农桑,讲孝悌;文人品茶,明志抒怀,著书立说。因此,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一直散发着茶的清香淡雅和智慧魅力。综上所述,茶文化的内涵更多应该是茶文化兴起者们赋予茶的独到理解以及茶因其特有的品质反哺给人类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茶的最初发现、应用和种植是由民众而来,但形成文化现象却首先从上层开始。由于饮茶人身份属性的差异,茶文化与社会各阶层和流派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进而衍生出人茶合一,以茶为媒著书论道的欣欣向荣景象。特别是百家齐放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其形式与价值取向不尽相同。道家茗饮寻求空灵虚静,避世超尘;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灯孤寂,要在明心参禅;儒家以茶励志,沟通人际关系,积极入世。玄学家酌饮则追求逍遥放达、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茶,真正摆脱食用身份跨入文化范畴大概要溯源于晋以后。两晋南北朝时期,张载、刘琨、王濛、褚裒、左思、杜育、陆纳、谢安、桓温、王肃、刘镐等文人士大夫均喜饮茶。茶,作为风流雅尚而被士人广泛接受。一系列的咏茶作品也开始继饮酒诗词之后大放异彩,继而影响到了更多文人以茶为引,加入到争奇斗艳的队伍中来。唐代陆羽一部《茶经》更是影响深远,不仅是唐代中期以前对中国茶事的历史总结,而且进一步弘扬了中华茶文化,发展茶文化事业,这之后,以茶马古道为代表的茶的商业贸易和茶道文化开始进入了双重繁荣轨道。客观地讲,早期的茶文化,其发起者更多是知识分子。茶历来被知识分子视为彰显风雅,凸显高风亮节的专属产品,这或许是源于历朝历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生活起居和传诸后世的诗文创作中无不闪动有茶的身影不无关系。君子之交淡如水,清茶一杯,宠辱不惊,闲看天外云卷云舒的隐士生活,正是文化精英们对茶达成的一致共识。茶与禅、棋可谓君子三宝,然而茶更胜一筹,它本身蕴含的先苦后甜的官感享受和涤荡人心的清雅本质恰恰暗合君子处世之道。贡茶贩茶据史料记载,贡茶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周武王时期。武王伐纣,巴蜀以茶等物品纳贡。这种现象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昭示臣服之意。所纳茶叶为统治阶层专享,同时也意味着君臣关系的确立。茶叶作为一种高级贡品,在中央和地方政权中扮演了厘清权限,区别宗属维护边疆各族稳定的政治角色。与此同时,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拜茶叶所赐,世人有了一段完整回顾历史变迁、了解沿途风土人情等习俗的珍贵文史资料。茶馆文化如果说,两晋南北朝士大夫饮茶领风雅之气,并将其上升到人文高度,寻常百姓吃茶则仅仅是饮食文化的初级档次,那么,中唐之后,茶馆的应运而生则彻底开启全国上下饮茶的风气。唐代饮茶之风盛行,在此基础上茶馆正式形成。“自邹、齐、沧、棣、渐至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是关于茶馆的明确记载。斗转星移,一千多年过去了,茶馆发展至今,它的外貌和形式有所改观,但所承载的使命和成立初衷仍然未变分毫,那就是促进商业信息交流,沟通感情,维系社会关系;不仅如此,茶馆还繁荣带动了一批批德艺双馨、颇具文化底蕴的评书戏曲艺人,这些人至今活跃在城乡大大小小舞台上。茶馆因此也成为百姓消遣解闷,了解历史典故、接受文艺熏陶的生动讲堂。茶礼中国自古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待人接物,礼数众多。在古代,有五礼之说,分别是: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不论哪一种场合都能窥得茶的身影。奉茶司茶,充分体现了茶文化在社会习俗中扮演的礼仪角色。有时候,茶,不仅作为待客解渴的冲饮,同时,由它衍生出来的隐喻和习俗更是让人拍案称绝,啧啧称奇,从而感叹茶的魅力和万能。例如清朝官场盛行一时、广为人知的风俗——端茶送客,便是以茶为载体的社会习俗。下属拜谒上司,上司虽让侍者泡茶款待,但绝大多数是走一个形式。当上司举起茶杯作欲饮状时,则暗示谈话完毕,左右侍者心领神会,昂首高呼“送客”。在这里,茶充当了一个委婉下逐客令又保存双方颜面的道具。尽管端茶送客或多或少暴露了士大夫的附庸风雅,把玩文字的圆滑习气,但世故练达的官吏们常常钟情于在茶上做文章却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天1色红酒坊推广策划建议.doc
- 天下3熊珠子合成攻略.doc
- 大麻纤维的特点及性能.doc
- 苏州公司合并–分立.docx
- 天1萃取转盘萃取塔的应用.doc
- 苏州游船加点导游词︰.doc
- 苏州的传统节日与其文化.doc
- 天下吴姓人1家亲.doc
- 天交所《转正》天通金仍存疑虑.doc
- 天伦评论之李长坤篇.doc
- TZSM-校史馆展览展示工程服务规范及编制说明.pdf
- TSEEPLA-生态环境标准实施评估指南及编制说明.pdf
- 化妆品中羟吡啶酮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编制说明.pdf
- QJKL023-2020 佳木斯市恺乐农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240gpL乳氟禾草灵乳油.pdf
- QHTY031-2020 过氧化氢分解仪.pdf
- TGLAC-基于北斗的智能网联车载设备技术要求及编制说明.pdf
- QALKS0001-2020 新能源车用机械式变速器总成台架试验标准.pdf
- TSSM-基于计量方法学的碳排放核算指南 铝冶炼企业及编制说明.pdf
- 产品碳足迹评价规范 污泥干化焚烧系统集成装备及编制说明.pdf
- DBS333018-2024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藕粉生产卫生规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