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教育精选.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战国时期的教育精选

战国时期的教育 战国 教育 东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 从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 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到东周灭亡(公元前256年)三十五年后的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期 战国 教育 战国七雄 燕赵韩魏秦齐楚 战国 教育 战国:大转变 封建生产关系逐渐成熟 生产力大解放 生产大发展 铁制工具广泛使用 交通运输、农业灌溉有所发展 农业、手工业达到较高水平 商品经济比重增加 城市逐渐兴盛和繁荣 战国 教育 战国:大动荡、大变革 没落奴隶主贵族 新兴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中不同阶级、不同集团 统治者 人民 各诸侯国 各诸侯国 So:错综复杂的斗争 战国时代思想学术、文化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 战国 教育 战国:大繁荣 为了不同阶级、社会集团的利益 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 不同学派 批判、辩驳 影响、吸收、融合 天文、数、光、声、力、医 战国 教育 医祖扁鹊 医圣张仲景 战国 教育 神医华佗 药王医神孙思邈 战国 教育 Part one 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 战国 教育 战国 教育 战国 教育 Part one 战国 教育 一、养士之风 齐国孟尝君 (田文) 战国 教育 魏国信陵君 (魏无忌) 战国 教育 楚国春申君 (黄歇) 战国 教育 赵国平原君 (赵胜) 战国 教育 二、百家争鸣 阴阳、儒、墨、法、名、道 纵横、杂、农、小说 战国 教育 儒分为八: 子张 之儒,子思 之儒 颜氏 之儒,孟氏 之儒 漆雕氏 之儒,仲良氏 之儒 孙氏 之儒,乐正氏 之儒 战国 教育 墨离为三 秦 相里氏之墨----游仕派 楚 邓陵氏之墨----游侠派 齐 相夫氏之墨----论辩派 战国 教育 墨施 “合同异” “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这里是指事物本身的同一与差别的相对性。万物都由微小的物质粒子构成。得出万物“毕同”的结论,这样就把相同的事物和不同的事物都抽象地统一起来。 进一步推论出“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结论 战国 教育 公孙龙:离坚白 离坚白是中国战国时期名家的一派观点,与合同异相对 具体分析了各种感官对于事物的感受方式的特殊性,认为人们感觉接触到的事物的各个属性,都只能是绝对分离的独立体。 战国 教育 庄周:齐是非 是非的争论是无意义的 事物的“ 自然本性” 是没有感官, 不分是非, 无知无觉, 无思无虑, 浑浑沌沌的。 勉强地硬要它用感觉器官去思虑, 去分是非, 那就反而会害了它 体现了庄子对他人的人文关怀和宽广的学术胸襟 战国 教育 齐国的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一所著名学府。位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故称“稷下学宫”。  1.性质:官家举办、私家主持。   官家举办:齐国出资举办学校,各家各派都以现实的社会、政治问题为务。  私家主持:尊重士人所学,不加干涉和限制,容纳百家,思想自由。 战国 教育 齐国的稷下学宫 2.特点:   (1)学术自由;   (2)待遇优厚(物质待遇、政治待遇);   (3)学无常师;   (4)管理规范: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体现了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国 教育 齐国的稷下学宫 3.功能: 集讲学、著述、育才、咨议为一体 战国 教育 齐国的稷下学宫 4.历史意义 既是百家争鸣的中心和缩影,也是教育上的创造,促进了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对我国古代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 战国 教育 墨子的教育思想 战国 教育 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鲁国(今山东省滕州市)人,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战国初期 战国 教育 墨子的教育思想 1.“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   出身于小手工业者,精于工技,代表着当时的“农与工肆之人”,重视实用,强调下层人民的利益。曾经“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他不满于儒家重礼厚葬的繁冗缛节,创立墨家学派,成为学术思想史上第一个批判儒学的思想家。 战国 教育 墨子的教育思想 儒、墨两家并称为“显学”,但风格不同。 儒学植根于贵族文化,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比较重视传统、情感,有浓厚的人文色彩。 墨家植根于“农与工肆之人”,重视实用,强调下层人民的利益。 战国 教育 墨子的教育思想 2.“素丝说”与教育作用  (1)教育对人性形成的作用:“素丝说”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