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文言文古诗文复习题集.docx

上海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文言文古诗文复习题集.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文言文古诗文复习题集

《核舟记》课文相关文学常识1.作者:明朝魏学洢。2.作品:选自*《虞初新志》,我们学过的课文《口技》(清林嗣环)也选自其中。课文分析1.主旨:这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等,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2.内容分析(“总—分—总”结构):①第一部分(第1段):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引出核舟。②第二部分(第2—5段):按空间顺序,围绕“奇巧”的特点,先总后分地描述了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等各个部分。③第三部分(第6段):总述核舟体积小、容量大,赞美雕刻者“技亦灵怪矣哉”,与开头相呼应。3.写作特色:①对比的手法。核舟形体之小和雕刻的人、物之多、之精细形成对比,突出了核舟的精巧。②说明中穿插描写。对核舟中人物的肖像(外貌、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富有神韵与情感。三、习题A套阅读《核舟记》,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本文是一篇(表达方式)性的文章,选自清代张潮编选的《》。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3.下列对文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全文结构可以概括为先总后分,先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再细致描述核舟各个部分的特点。B.第二段中写到“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照应了前文“盖大苏泛赤壁云”一句。C.“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采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核舟的体积之小。D.作者在介绍核舟时,按照从上至下的空间顺序,先后介绍了核舟的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等各个部分。【答案】1.说明;虞初新志。2.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壶),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关键词:其、端、寂、然)3.B(A 应该是先总后分再总,文章末段总结了核舟体积大、容量小的特点C 没有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文章不是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B套阅读《核舟记》,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文中“神情与苏黄不属”中“苏黄”分别是指和。(填写人名)(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3.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也可以抒情和议论。B.本文描述了用桃核刻成的小舟,表现了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和劳动人民的智慧。C.本文按照从正面到背面的逻辑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D.本文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等,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答案】1.苏轼;黄庭坚。2. 都是/无不是就着/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事物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关键词:罔不、因、象形、具)3.C(应为空间顺序)C套阅读《核舟记》,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课文的作者是   朝       (人名)。(2分)2.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以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课文表现了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等,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B.课文第2、3段,描写了“船头”和“船尾”人物各异的情态,体现了核舟的小巧。C.课文第6段总述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由衷赞美雕刻者技艺高超,与开头相呼应。D.“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两句写出了核舟的体积之小。【答案】1.明;魏学洢。2.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关键词:其、比;注意“两膝相比者”的翻译;注意补充“隐(于)”中省略的介词)3.B(第3段写的是“船头”三人,“船尾”两人是在第4段所写)四、考题链接2012届金山二模卷阅读《核舟记》第3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上文《核舟记》的作者是   (2分)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下列对本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本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核舟船头部分的三个游览者。B.本段文字对表现雕品的主题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介绍也最为详细。C.本段文字既写了三人外貌、衣着、姿态的各异,又显现了他们的神态、风度。D.本段文字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加以介绍,充分表现了雕刻者精巧的技艺。【答案】1.魏学洢(写错字不得分)2.中间那个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关键词:“峨冠”、“为”)3.D(错在“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2013届一模卷C卷阅读《核舟记》第一、二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本文选自《》,课文的作者是(人名)。(2分)2.用现代汉语解释画线句(3分)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3.根据文意,文中的这一核舟应命名为(3分)【答案】1.核舟记(1分)苏轼(1分)2.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