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种出一棵属于自己的树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读后感景洪春.docx

种出一棵属于自己的树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读后感景洪春.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种出一棵属于自己的树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读后感景洪春

种出一棵属于自己的树——读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有感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 景洪春 选择阅读《修辞学发凡》这本书有三个原因:一是觉得需要“读几本磨脑子的书”,磨过脑子,才会有真正的收获,由此变得蕙质兰心;二是希望探究这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著作,藉此拥有比较系统的修辞学知识体系,工作中更有底气;三是希望借助书中理论解释实际工作中的困惑,惠及更多的一线教师。然而,几次捧起,几次又放下,毕竟读这类书,需要的不仅仅是厚实的学科背景,更需要沉静的心态,深知此乃修炼也。所以,边读此书,边翻阅解读此书的相关文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触类旁通,希望利用这颗种子,种出一棵属于自己的树。也许,这便是阅读的意义。  《修辞学发凡》的作者是陈望道(1891-1977),中国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浙江义乌人。陈望道先生是中国第一本《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辞海》第二任主编。当年与陈独秀一起做建党工作,因脾气不合,就去做学问,又成了中国研究修辞第一人。该书初版于1932年,由大江书铺在上海刊行,后多次再版重印,我手上的这本是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再版的。张志公先生评价此书:“这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著作……使我认识到:修辞学是一个宽广的、很值得探索的领域,是一门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意义的学问。”全书共十二篇,第一、二、三、十篇为修辞学理论,第四篇为消极修辞,第五至九篇为积极修辞,第十一篇为文体风格,第十二篇为修辞学小史及结语。修辞学是一个很小的、专业的学术分支,做语文教师的人、写文章的人不可不读。近几年,我致力于“儿童立场下的小学习作教学实践研究”,遇到的困难和困惑不少,有不少困惑在此书中找到了答案。择其三点来谈:“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陈望道先生受西方传统修辞学的影响较大,也是这本书的一大成功之处,正如新加坡现代文学家郑子瑜先生所说:“真正不顾复古派和礼拜文言者的对抗,采用由西方东方传入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彻底将中国的修辞学加以革新……”追根溯源,西方古典修辞学即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把修辞学分为两种功能,以逻辑来说服论证和以审美来打动人。据此,陈先生在“引言”第二小节中谈到修辞在使用中的“三境界”,一是“记述的境界”,二是“表现的境界”,三是“糅合的境界”。其实重要的是前两种境界,即一个是“以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在书面如一切法令文字,科学的记载,在口头如一切实务的说明谈商,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另一个是“以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在书面如诗歌,在口头如歌谣,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从中引出陈先生最为脍炙人口的区分,即“消极修辞”(或修辞的“消极手法”)和“积极修辞”(或修辞的“积极手法”)。陈先生指出,“消极修辞”有四种:a.意义明确。即把意思分明地显现在语言文字上,毫不含混,绝无歧解。指出应该使用意义分明的词、使词和词的关系分明、用词应分清宾主。b.伦次通顺。依顺序、相衔接、有照应的语句,称为伦次通顺。c.词句平匀。选词造句以平匀为标准,即要求平匀而没有怪词僻句,匀称而没有驳杂的弊病。d.安排稳密。要求注意词句的安排,要切合内容的需要,要有切境切机的稳和不盈不缩的密。  颇为赞同陈先生“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的观点。对于小学生来讲,更应提倡“消极修辞”。《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不就是陈先生倡导的“消极修辞”吗?然而,实际教学中,老师们不由自主地拔高习作要求,追求语言华美,修辞堆砌。常常遇到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写作文开头:“童年就像一片海滩,里面有无数珍贵的贝壳。童年就像一个花园,里面有无数美丽的花朵。童年就像一个梦,里面有无数美好的回忆。现在我给你说个最有趣的童年故事吧!”有学生写其他文章时,就把“海滩的贝壳”“花园的花”换成“天空的星星”“水里的鱼儿”,照样能得到高分。不少老师要求学生写结尾一定要点明中心,写出启示,诸如“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之类的话,我称其为“启示病”。我也常常对老师们说,不要指导学生写八股文,要“我手写我心”。说这句话时,底气不足。现在,将《修辞学发凡》与《开明国语讲义》(夏丏尊、叶圣陶、宋云彬和陈望道先生合编),认识清晰了,底气足了。叶圣陶先生指出,“做八股文又是代圣贤立言,不许发表自己意见的;所以要八股文做得好,先要自己没有思想没有话说才行。影响所及,使中国学术思想由硬化而停滞。”顾炎武先生在《日知录》中指出,“股者对偶之名也。”“成化二十三年会试,《乐天下者保天下》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乐天’四股,中间过接四句,复讲‘保天下’四股,复收四句,谓之‘大结’。……每股之中,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则每扇之中,各有四般,其次第之法亦复如之。故今人相传,谓之八股。若长题则不拘此。 ”八股之风害人不浅啊!当下应试之风观照下此风愈演愈烈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