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既熟悉又陌生:屠呦呦是个怎样的人?精选
既熟悉又陌生:屠呦呦是个怎样的人?李晗冰?1949年,高中女生屠呦呦(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刚过完86岁生日的屠呦呦,又“躺着中奖”了——1月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自给她授奖——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这是继2011年获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屠奶奶荣获的又一个大奖,也是我国级别最高的科技奖项。虽然屠奶奶蜚声中外,但由于这些年她深居简出、“神龙见首不见尾”,对绝大多数国人而言,屠呦呦还是个“熟悉的陌生人”。关于屠呦呦的报道可谓汗牛充栋,但迄今为止真正见过她本人的没几个。我身边的的不少记者朋友虽然也动过不少脑筋、妄图“一睹真容”,但都未能如愿。好吧,只能通过她同事的讲述,“道听途说”屠呦呦了。?1952年佩戴”北京大学“校徽的大学生屠呦呦一、媒体采访基本拒绝屠奶奶这次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又“创造了历史”——自2000年至今,在27位荣获此奖的科学家中,她可能是第一位“婉拒”媒体采访的。顺便“剧透”一下:每年的国家科技奖正式颁奖之前,负责国家科技奖评审具体事宜的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都会提前几天组织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10多家央媒的记者,对最高科技奖得主进行集体采访。这次也不例外。1月4日上午,国家科技奖励办组织10多位央媒记者,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参评的推荐单位)一楼的贵宾会议室,准备集体采访屠呦呦。结果很悲催——携带长枪短炮、录音笔、笔记本,以及精心准备的采访提纲,满怀期待、乘兴而去的记者同志们,又被屠呦呦“放鸽子”了。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对满脸失望的记者们说:实在抱歉,屠呦呦先生因为“身体欠佳”不能到场,由她的几位同事接受大家采访。所谓“身体欠佳”,你懂的。就在差不多一周前的2016年12月25日,北大校友、中国科学名誉主席韩启德和北大党委书记郝平一行,还到屠奶奶家给她提前庆生(她生于1930年12月30日)。从北大网站上刊发的几张照片看,老太太虽然说不上“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但也是行动自如、气色不错,又签名又合影,身体“杠杠滴”。好吧。这不是屠呦呦第一次“婉拒”媒体采访。2011年她荣获的美国拉斯克奖,是该奖设立65年来首次授予中国科学家。要知道,拉斯克奖素有“诺奖风向标”之称,获得该奖的多位科学家,后来成为诺奖得主。所以,屠奶奶获奖的消息公布后,国内一方面喜大普奔,一方面也是争议四起,特别是一些参加过“523”项目(即前后历时二三十年的“抗疟新药研发”项目)的人,更是愤愤不平:发现青蒿素是一项集体成果,数十家科研单位、近千名科研人员参与其中,为什么拉斯克奖只颁屠呦呦一个人?!面对波涛汹涌的质疑,换了别人肯定要开个新闻发布会什么的,“解疑释惑”、“澄清是非”。但屠奶奶出奇地淡定,“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更惨的是2015年10月5日晚。那天傍晚得知屠奶奶获诺奖后,各路记者蜂拥而至(有的还是从外地“打飞的”赶到北京的),在她家门口苦苦守候,结果老太太硬是一个没见。看到这里,你知道了吧——“无冕之王”风光表面的背后,是多么苦逼……而我们的屠奶奶,就是这么特立独行、“不近人情”。?屠呦呦领取拉斯克奖?屠呦呦的拉斯克奖杯及证书二、“我不习惯这些场面上的事”被“放鸽子的”,不止是媒体记者。2015年12月初,在诺奖颁发的前几天,屠呦呦从首都机场坐飞机前往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诺奖颁奖典礼。根据事先的约定,副部级的某管理局局长,专程赶到第三航站楼为屠呦呦送行。结果,局长一行在贵宾室左等右等,始终不见老太太的身影……原来,屠奶奶已经悄悄办完登记手续,溜之大吉!哈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写到这里,我心里平衡了许多。还有。2016年1月4日,为奖励我国著名科学家的杰出成就,经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提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有关部门在北京钓鱼台搞了个“永久性小行星命名”活动。小行星是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得到国际命名的天体,其命名是世界公认的记载褒奖杰出人士的一种方式——能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苍穹中的一颗小行星,那也是“天大”的荣光啊。获得此次“永久性小行星命名”的,共有5位科学家,除了屠奶奶,其余四位都是历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张存浩,年龄与屠奶奶不相上下。结果,其他四位科学家都去了,唯独屠呦呦“身体不适”,请假。“诺奖以来和屠老师接触一年多,感觉她比较低调。”中国中医科学院(即原来的中国中医研究院,屠呦呦1955年参加工作时叫“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院长张伯礼院士透露说:“她多次跟我讲:就到这儿吧,我不习惯这些场面上的事,咱们加紧青蒿素的研究工作吧。”?1979年9月,抗虐新药-青蒿素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982年10月,屠呦呦参加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并领取发明证书及奖状三、“她整天想的就是青蒿素”听了张伯礼的话,我有些纳闷: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