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小提琴,一个不灭的希望.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把小提琴,一个不灭的希望.doc

一把小提琴,一个不灭的希望   将“二战”期间在纳粹集中营以及犹太人区所使用过的所有小提琴加以维修、复原,这已成为阿姆侬?韦因斯泰的一项使命。如今,距离“二战”结束犹太人解放已走过整整65个年头,他终于将这些小提琴聚集在一起,来奏响那记忆中挥之不去的乐章。   2010年1月26日,伦敦的清晨冷风瑟瑟,寒意正浓。在西岸的市政大厅里面,包括伦敦市市长以及全市32个行政片区的官员在内的一批显要人士正齐聚于此,在“二战”大屠杀纪念日这一天缅怀那些在战火纷飞的伤痛年代中逝去的灵魂。   小提琴演奏家查理?西姆捧起一把装饰有犹太教大卫星的小提琴,他演奏的曲目是瑞士籍犹太作曲家欧内斯特?布洛克的作品《大美名组曲》的第二乐章。乐曲缓缓地奏响了,哀婉的旋律似乎在轻轻呜咽,仿佛向人们诉说着无尽的沧桑与悲凉。奏毕,整整60秒的时间人群鸦雀无声,而后,则是由敬意与感叹中进发出的雷鸣般掌声。   阿姆侬?韦因斯泰这次共带来了八把小提琴,刚才用来演奏的这把正是其中之一。这位来自以色列的修琴师已足足花费了15个春秋找寻并修复这些在“二战”中使用过的小提琴,如今已经收集到了24把。这些琴都是“二战”期间犹太人使用过的,无论是在欧洲的犹太人区,还是在纳粹集中营内,还有那藏身避难于东欧密林之中无数个被恐惧追逐的日日夜夜中,都曾有过它们流水般的旋律。它响彻于千千万万听众的耳畔,揭开了他们于历史中一路走来的沧桑与痛楚,见证了那当年无法想象的苦难与恐慌。流淌的音符背后是一段段令人惊叹的往事,那是关于勇气的故事,也是关于力量的故事。阿姆侬将它们称为“希望之琴”。   收集到第一把希望之琴,已经是40多年前的事了。那天,一位男士带着一把小提琴走进了阿姆侬的工作室,他的名字叫什么早已忘记,只记得他当时说道,当年曾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为排队进入毒气室的人们演奏,用的正是这把琴。   “我们的演奏都是被迫的,”男士告诉阿姆侬,“音乐可以让集中营内关押的人们从恐慌与躁乱不安之中渐渐安静下来,这样一来,纳粹兵数人头就容易多了。”   正是这把小提琴所奏出的旋律让这位男士在当年得以免受毒气之苦。但自那之后,他便再也没有碰过这把琴。直到记忆中的这一天,他才重新将它拿出,想要修复,这样孙子就可以用它学拉小提琴了。   起初阿姆侬并不愿意接这份活儿。他甚至都不愿意伸手去触摸这把写满苦难与泪水的小提琴。“哪怕是轻轻一碰都仿佛是在触犯一个古老的禁忌,”阿姆侬回忆道,“从小到大,我们从来没有在家里提起过任何有关大屠杀的只言片语,从来没有。”   阿姆侬的父亲曾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修理小提琴的技艺也相当精湛。早在1936年,他就带着妻子离开了波兰的维尔纳移民至以色列。阿姆依出生于两年之后,小小的阿姆侬常常会问起母亲家乡在何方,每每此时,母亲都会拿出一张维尔纳犹太人区的照片给他看。   “就是这里了。”母亲的双眼总会噙满了泪水,哽咽地向小阿姆侬回忆着曾经属于他们的往昔。“那时我们一家四口就是这样围坐在餐桌旁,过着每一个节日,比如说逾越节,”阿姆侬对我们讲道,“我们环绕着餐桌,然而环绕我的,还有400个亡魂。”   之后,父亲将修复小提琴的手艺教给了阿姆侬。从那以后,这门手艺便伴随他作为修琴师的整个生涯。很快,阿姆依自己成为享有盛名的修琴师。   就这样,出于一位修琴师的责任与义务,阿姆侬接下了这份活儿,认真地将这把由南非远道而来的琴修复如初。然而他却不愿再想它,他的所有思绪都在竭力回避着与之有关的一切痛苦回忆。毕竟当年的大屠杀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禁区,没有人有勇气去提一个字。而这把琴对于他自己乃至对于整个犹太史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阿姆侬更是无从想象。   1995年的一天,阿姆侬接到了一份邀请函,发函人是来自德国的琴弦制造师丹尼尔,邀请他就德国的小提琴制造史举办一次讲座。   在那次讲座中,阿姆侬向大家讲述了关于那把奥斯维辛小提琴的故事。随着故事的点点滴滴慢慢从他的讲述中流淌开来,阿姆侬竟感觉自己宛如接受了洗礼一般,全身仿佛都净化了,自己终于找到了直面过去的方式与勇气。随后在一次接受以色列电台的采访中,阿姆侬谈起了这段经历,他真诚地在电波中呼吁道:“那些饱经‘二战’血腥风雨的小提琴啊!茫茫人海之中谁人拥有?能否带您的琴,与我相见?”   节目一经播出,听众的回应一时间如排山倒海,阿姆侬的电话很快就被打爆了。   来自耶路撒冷的科龙古德家族是第一个与阿姆侬取得联系的。家族中,叔叔西蒙就拥有这样一把琴,它一直被裹在毯子里,静静地躺在家中的橱柜里面,已经有很多个年头了。西蒙当年从犹太人区逃离之后一度逃亡至塔什干地区,后又去过苏联,最终染上了斑疹,不幸去世。这把琴被原原本本地保留了下来,其正宗性、真实性有文件证明,毋庸置疑。正如同时期的所有犹太民间小提琴一样,这把琴的琴身上同样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