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2章 表里双解剂.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章 表里双解剂

第十二章 表里双解剂 一、概念:凡用解表药配合泻下、清热、温里药组成,具有表里同治、内外分解的作用,治疗表里同病的方剂,统称表里双解剂(Formulae that Release Evils from Both the Exterior and Interior)。 二、适应证:表里同病 表证→ 表寒、表热 里证→ 里寒、里热、里虚、里实 三、分类: 解表清里→表证兼里热 解表温里→表证兼里寒 解表攻里→表证兼里实 解表补里→表证兼里虚→扶正解表→败毒散 四、表里双解剂应用注意事项: 必须既有表证,又有里证 辨清表证:里证(寒、热、虚、实)的比例,确定解表药与治里药的用药比例。 第一节 解表清里 一、葛根芩连汤 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葛根芩连草,清里又解表 【趣记】葛根芩连草,清里又解表 ★ 【用法】 先煮葛根(柯琴《伤寒来苏集》“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水煎服。 【功效】清泄里热,解肌散邪。 【主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 身热,下利臭秽,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制方原理】 1.病机:太阳表邪未解,邪陷阳明,大肠湿热壅滞,里热蒸肺迫肠,升降失调,津液外泄。 2. 症状分析 (1)表邪未解,里热扰心→身热,胸脘烦热(葛根)。 (2)湿热下注大肠→下利(黄连) (3)肺与大肠相表里,阳明大肠内热,上蒸迫肺→气喘,出汗(黄芩) 3.治法: 外解表邪+内清热燥湿 君药—— ★葛根:甘辛凉, A.外解肌表之邪以散热。 B.内清阳明之热(入阳明经)。 C.升发脾胃清阳之气止泻生津。 葛根素(Puerarin,C21H20O9)≥0.3%,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脑循环。 臣药—— 黄连、黄芩: 苦寒清热燥湿,厚肠止痢。 佐使药——炙甘草: 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 身热下利,苔黄,脉数。 2.临证加减: (1)腹痛→白芍,缓急止痛。 (2)里急后重→木香、槟榔,行气止痛。 3.现代运用: 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证属阳明里热甚者。 4. 注意事项: (1)虚寒痢疾禁用→应该用理中丸。 二、石膏汤 唐·王焘《外台秘要》 【组成】石膏豉麻连,柏栀芩 【趣记】石膏吃嘛了?白执勤 【用法】 水煎服。 【功效】清热泻火,发汗解表。 【主治】伤寒表证未解,里热已炽证。 壮热无汗,身体沉重拘急烦燥不眠,鼻干口渴,神昏谵语,或发斑,舌红苔黄,脉滑数。 【制方原理】 1.病机:伤寒表邪未解,入里化热,三焦火毒炽盛,邪无出路(表里俱盛)。 2. 症状分析 (1)表邪未解→无汗,身体沉重拘急(麻黄、豆豉)。 (2)三焦火毒炽盛→壮热,烦燥不眠,鼻干口渴,神昏谵语,或发斑,舌红苔黄,脉滑数(石膏、黄连解毒汤)。 3.治法: 外解表邪+内清里热 君药—— 石膏:甘辛大寒, A.辛,外解肌表之邪以散热。 B.寒,内清里热。 臣药—— 麻黄、豆豉:辛温发汗解表,开泄郁闭,使在表之邪得以透散。 佐药—— 黄连解毒汤:苦寒清热泻火解毒。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 壮热无汗,鼻干口渴,烦躁,舌红苔黄,脉滑数。 2.临证加减: (1)神昏谵语→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 3.现代运用: 流感、斑疹伤寒、重型感冒等证属表邪未解,里热炽盛者。 4. 注意事项: (1)虚寒痢疾禁用→应该用理中丸。 第二节 解表温里 一、五积散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成】五积四物去地芷麻桂,二陈枳桔苍朴姜。 【趣记】无极四物去地芝麻贵,二陈只急藏破姜。 【用法】水煎服。 【功效】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 【主治】 1.外感风寒,内伤生冷。 身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 2.妇女血气不调,心腹疼痛,月经不调等属寒者。 【制方原理】 1. 病机: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阳不运,以致寒、湿、气、血、痰积结于体内。 2. 症状分析: (1)外感风寒→身热无汗,头身疼痛,项背拘急(麻黄、白芷)。 (2)内伤生冷,脾胃阳虚→ A.寒凝气滞→胸满腹痛(干姜、肉桂) B.痰湿阻胃→呕吐(二陈汤) C.湿邪困脾→恶食(苍术) D.气滞→胸闷腹胀(枳壳、桔梗、厚朴) E.血瘀→月经不调(当归、白芍、川芎) 3.治法: 解表+温里+散寒+燥湿+化痰+行气+活血化瘀 君药—— 麻黄、白芷: 辛温发汗解表,散外寒。 臣药—— 干姜、肉桂: 辛热温里,以祛内寒。 佐药—— (1)平胃散(苍术、厚朴):燥湿健脾。 (2)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行气燥湿化痰,以消痰积。 (3)四物汤去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活血化瘀止痛,以化血积。 (4)桔梗、枳壳:一升一降,理气宽胸,善行气积。 使药——炙甘草: 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