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免疫动物源性、经皮肤或接触感染病原生物2
第22章 经皮肤或接触感染病原生物 学习目标 1、掌握钩虫和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 2、了解钩虫和日本血吸虫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常用实验室检查和防治要点 3、了解钩端螺旋体、狂犬病毒的基本知识 一 钩虫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钩虫病 分布全世界,农村城市 南方北方 十二指肠钩口 美洲钩口 (一)形态 1.成虫 (二)生活史 (三)致病性 幼虫致病 钩蚴性皮炎 肺部病变 成虫致病 贫血 消化系统病变 (四)实验室检查 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 (五)防治要点 加强个人防护 加强粪便管理 及时治疗病人和带虫者 二 日本血吸虫 概述: 又称为日本裂体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门静脉、肠系膜静脉系统,引起血吸虫病。 分布:血吸虫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75个国家,有5~6亿的人受其威胁,感染的人数估计2亿以上。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因而简称为血吸虫。 本病在我国历史悠久,据从长沙马王堆和湖北江陵出土地西汉古尸体内查见的典型日本血吸虫卵推断,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至少2100多年之久。主要在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地省、市、自治区流行。 (一)形态 1.成虫 雌、雄异体 雄虫:12~20mm,活时乳白色,前端有发达的口、腹吸盘,腹吸盘以下,虫体呈扁平状,并向腹面卷曲,形成抱雌沟 雌虫:20~25mm,活时深褐色。口、腹吸盘位于虫体前端 2.虫卵 淡黄色,椭圆形,壳薄,壳一侧有一小棘(因为位置不定及虫卵表面常有坏死组织等污物,有时见不到。成熟的虫卵含有一毛蚴) 3、尾蚴 由体部及尾部组成,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尾叉不及尾干的一半 ,是日本血吸虫的特征之一。 (三)生活史 成虫(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内) (三)致病性 1.尾蚴:尾蚴性皮炎(局部的丘疹、骚痒)属于Ⅰ型Ⅱ型超敏反应 2.童虫:肺(表现为局部的炎症,由童虫移行造成) 3.成虫:静脉内膜炎及静脉周围炎 4.虫卵:结肠和肝的病变 (四)常用实验室检查 1、粪便查虫卵或毛蚴(镜检和孵化相结合) 2、免疫检测(环卵沉淀实验) (五)防治原则 1、传染源 2、钉螺的杀灭 3、个人防护 第21章 动物源性的病原生物 第二节 重要动物源性病原生物 一 钩端螺旋体 二 狂犬病毒 三 汉坦病毒 四 炭疽芽胞杆菌 (三) 实验室检查 一周内取血,两周后取尿 (四)防治要点 1、防鼠、灭鼠,加强带菌家畜管理 2、易感人群接种疫苗 3、治疗首选青霉素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病毒进入咬伤部位的肌肉组中复制 。 2、在神经肌肉接头处,进入周围神经,沿神经轴索向心扩散到脊髓神经系统,在脊神经处大量繁殖并进入脑内。 3、在大脑灰质处大量复制,通过传出神经离心性下行到达唾液腺、鼻粘膜、肾肺等器官。 4、内基小体:广泛分布在脑和神经细胞胞浆中,呈嗜酸性的圆形或卵圆形的颗粒 。成分为病毒的核衣壳。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三周,最长可达数年。 前驱期:全身不适等症状。 兴奋期: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恐水症:怕水、怕风、怕光、怕声。常因咽喉痉挛和呼吸困难而死。 麻痹期或昏迷期:呼吸衰竭而死亡。 (三)常用实验室检查 内基小体 隔离观察 1、钩虫的感染阶段________________。 2、钩虫的主要致病作用是___________。 3、日本血吸虫的感染阶段是_________。 4、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是_________。 5、钩端螺旋体的主要传染源是_____和___。 6、狂犬病病毒可在神经细胞内形成嗜酸性、圆形或椭圆形的包涵体,称为_________。 作业 钩虫的生活史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 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 临床特点: 早期:钩端螺旋体败血症 中期: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 后期: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 重症患者肝肾功能衰竭和肺弥漫性出血 一 钩 端 螺 旋 体 (一)重要生物学性状 形态结构:细长,一般呈12~18个细密规则的螺旋状结构,一端或两端呈钩状,故称钩端螺旋体。能运动。 染色:革兰染色阴性,镀银染色为黑色 抵抗力: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细菌弱。水或湿土中存活时间长,对干燥寒冷敏感,一般消毒剂可杀灭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南方以野鼠为主,北方以猪为主。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对同型钩体有免疫力,型间无交叉免疫,故可再次感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类遗传病及遗传育种高三一轮复习.ppt
- 人类遗传病课件1人教版必修2.ppt
-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共33张.ppt
- 介绍几种新的感染性标志物1218太工讲课.ppt
-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共37张.ppt
- 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济南版.ppt
- 休克与循环功能支持-简-GHM.ppt
- 休克的诊断及治疗外二科王云山.ppt
- 人教版八下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共36张.ppt
-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和指南县CDC.ppt
- 2024年头灯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澳代巴豆酸乙酯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水污染防治设备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纸卷包装输送系统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湿疹药物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家用通风电器具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数字模拟混合输出仪表通讯模板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计算器及货币专用设备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手工制纸及纸板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抗生素类药物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