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靴三、课文细说.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偷靴三、课文细说

偷靴 偷靴 偷靴 偷靴 偷靴 偷靴 偷靴 偷靴 偷靴 偷靴 偷靴 偷靴 偷靴 一、作者概說:   袁枚,字子才,號簡齋,別號隨園老人,當時的人稱其隨園先生。生於康熙五十五年(西元一七一六年),卒於嘉慶二年(西元一七九七年),是清代的詩人、散文家及文學批評家。   於乾隆四年中進士,史貽直認為袁枚的文章富有文采、論事犀利,譽其為「當世之賈誼」,袁枚的文章並與紀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袁枚任官頗有治績,後因厭惡官場的生活而辭官,於江寧 小倉山築「隨園」,作詩讀書,廣交文士。著有《子不語》、《小倉山房詩文集》等書,後人編有《袁枚全集》傳世。 二、課前導讀:   本文選自《子不語》,屬於筆記小說。   故事記述一名穿新靴的人,在熱鬧的街市,當庭廣眾之下被兩個歹徒設計偷走靴子,卻因為人們都以為他們是朋友,只是彼此開開玩笑而已,所以無人過問。   篇幅雖短,文字精簡,但藉由對話與神態的描寫,使故事有如紀實一般生動,呈現出主角對兩位陌生人缺乏警戒,因而中計被偷走靴子;亦表現出兩位歹徒利用嬉笑與好心的樣子,讓主角防不勝防,亦瞞過了眾人的眼睛,誤以為這兩人與主角熟識。結局充滿警惕的意味,值得眾人深思。 三、課文細說:   1.課文第一段:      或著新靴行市上,一人向之長揖,握手寒暄。著靴者茫然,    曰:「素不相識。」其人怒,笑曰:「汝著新靴,便忘故人?」    掀其帽擲瓦上,去。著靴者疑此人醉,故酗酒。 1.或:有人。 2.市:人口密集的街市。 3.長揖:拱手高舉,自上而下的相見禮。揖,音一,拱手行禮。 4.寒暄:問候起居或談論天氣的應酬話。暄,音ㄒㄩㄢ,溫暖。 5.素:平日。 6.去:離去。 7.酗酒:在此指酒醉鬧事。酗,音ㄒㄩˋ,發酒瘋。 三、課文細說:   2.課文第二段:      方徬徨間,又一人來,笑曰:「前客何惡戲耶?尊頭暴露烈    日中,何不上瓦取帽?」著靴者曰:「無梯,奈何?」其人曰:    「我慣作好事,以肩當梯,與汝踏上瓦,何如?」著靴者感謝。 1.方:正在、當。 2.徬徨:來來回回地走著,不知道該怎麼辦。 3.惡戲:惡作劇。 三、課文細說:   3.第三段課文:      乃蹲地上,聳其肩。著靴者將上,則又怒曰:「汝太性急矣!    汝帽宜惜,我衫亦宜惜。汝靴雖新,靴底泥土不少,忍汙我肩上    衫乎?」著靴者愧謝,脫靴交彼,以襪踏肩而上。其人持靴徑奔,    取帽者高居瓦上,勢不能下。 1.愧謝:因自己的過錯而表達歉意。謝,道歉的意思。 2.徑:通「逕」,直接的意思。 3.居:處在、位於。 三、課文細說:   4.課文第四段:      市人以為兩人交好,故相戲也,無過問者。失靴人哀告街鄰    尋覓得梯才下,持靴者不知何處去矣。 1.相戲:互相開玩笑、彼此戲弄。 2.何處去:往哪裡。去,往。 四、補充說明:   1.《子不語》簡介:「子不語」一語取自《論語?述而》:「子不    語:怪、力、亂、神。」意思是孔子不談論關於「怪異、暴力、    悖亂、神鬼之事。」書成之後,卻發現元朝小說已有同名書籍,    於是又改名為《新齊諧》,取自《莊子?逍遙遊》:「齊諧者,    志怪者也。」《子不語》書中內容大多記載鬼怪故事,內容多來    自袁枚的親朋好友口述,少部分來自官方的報告或公文,對此袁    枚都會註明出處。本書敘事簡潔婉曲,魯迅認為此書:「屏去雕    飾,反近自然。」又說「然過於率意,亦多蕪穢。」 四、補充說明:   2.筆記小說簡介:屬於一種隨手筆記的短篇故事集,篇幅短小、內    容繁雜為其特點。濫觴於魏 晉 南北朝時期,分為「志人小說」及    「志怪小說」兩種內容形式。「志人小說」將名人的言行軼事及     生活片段匯集,並加上品評,如劉義慶《世說新語》、沈約《小    說》均屬之。「志怪小說」則是闡述鬼神怪異之事,如如劉義慶    《幽明錄》、干寶《搜神記》均屬之。筆記小說為後世創作提供    題材及情節,優美的文學語言及成語和警語也成為模仿對象,可    謂中國文學的重要創作表現之一。 * * * * * * * * 偷靴 偷靴 偷靴 偷靴 偷靴 偷靴 偷靴 偷靴 偷靴 偷靴 偷靴 偷靴 偷靴 * * * * * * * *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