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读《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有感 我们反对教教材,主张把学习还给学生。然而,很多人仍然没有理解这个意图,把导学案变成了习题集。导学案最终极的追求是“会学”和“创学”。 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五段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必然使学生有口不能辩,有眼却不能看,有耳却不能听,有手却不能动。无论备课也好,写教案也罢,都只能是课前的一种预设过程,与实际课堂是有一定差距的,它绝不能代表上课。这主要表现在,备课的内容和涉及的范围要大于上课的内容,而课堂上自然生成的问题又是备课无法完全涵盖的,他们之间不能等同。 目前中小学教师使用的传统教案“假”的很多,私下聊起来时很多教师坦言自己的教案是假的,是抄教案集上的,或者抄自己的老教案,或者抄别人的。如果我们的教学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的“原始教学”水平,教师势必会成为新的“文盲”,被时代所淘汰。 近些年来出现了比如情境教学、发展性教学、个性化教学、差异性教学、创造性教学、交往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探究教学、体验教学、对话教学、理解教学等等,但教学改革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就不言自而喻了。假如让一个IT业界的高手长眠5年醒来重操旧业,他就要从“小学生”做起了。 有些学校的改革与以往任何学校的改革都不同,他们从课堂出发;从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入手;从彻底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入手;研究并落实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创造性地学习,从而从有效学习走向高效学习;研究如何能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进而解放教师,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研究如何建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和评价策略;研究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质量。 导学案的产生也有一个过程,它最初发轫于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并结合了杜朗口中学的“预习提纲”在高效课堂的理念指导下而日臻完善。无论从内涵上还是从命名上更要强调“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也就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教师在最初设计导学案时往往带有很浓的教案色彩,并没有真正立足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从设计主体上讲主要是教师,而且主要以集体备课的形式产生;使用上主要为学生服务。但是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需要,有些模块的设计雪要学生参与其中。 导学案融导、学、练、测、评于一体,是一个从教与学的准备、教与学的实施到教与学评价的教学过程性系统性设计,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结果性文本。学生的学习自然要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校内向校外延伸,学习已经走进生活,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我们还可以拓而展之,学习即生活,课堂即社会。真正的学习是“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学习。 导学案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以生为本”可以解读为“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按照导学案的使用要求,教师要提前发到学生手里以便做好课前预习。在导学案的设计中,特别注重了分层设计题目,关注每一层次的学生,为每一层次的学生准备的是自助餐式的练习,让尖子生“吃好”,让学困生“吃饱”。什么叫负担过重?当一个学生喜欢学习时,他就没有负担;当一个学生厌学时,再轻的书包也是负担。设计开放的问题,创设生活的情境,鼓励个性的见解,引发学生的质疑,激起思维德碰撞,张扬生命的活力。学生学习任何东西都要经过自己的内化。教师所有的“教”都是依靠“学”来体现,离开学生的“学”,教师就无所谓“教”。 我是在教育“好学生”还是教育好“学生”?我是在分析差异还是在区分差生?我是在教书,还是在教学,还是在教育?以学的方式定教的方式,以学的内容定教的内容,以学的进度定教的进度,以学定教,顺学而教,不教而学,方为教学之道。开展好独学、对学和群学,随时调整指导学生学习策略,“讲”只是教的“十八般武艺”中的一种最低级最简单的方式,也是效果最差的方式。我们在追溯到2500多年前孔子关于启发式教学的精辟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以及《学记》中所讲的“道而弗牵,强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 一提起评价,我们往往马上就想到考试、测验等单纯进行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这种把评价等同于纸笔测试的评价方式在教学中多有体现,几乎充斥了我们整个教育生活。如果回顾一下当年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日子,就会想起即将知道考试结果或即将拿到成绩单时的兴奋,还是焦虑。这些时候,学生总会问一个问题——“多少分”,你也会记得另一个学生爱问的问题——“这个考吗”。因为这种评价方式“历史悠久”,上手快,易操作,简单易学,无师自通,另外题库大,资料多,信手拈来,无需动脑,拿来“剪剪帖帖”甚至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