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究主题】从莫言获奖浅谈中国文学缺乏的翻译战略.doc
【研究主题】从莫言获奖浅谈中国文学缺乏的翻译战略
【前言】
连日来,莫言荣获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成了许多人热议的话题。人们在兴奋之余,也在探寻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的原因。除肯定莫言作品中鲜明的本土化、富含魔幻现实主义的人文情怀、以及《红高粱》电影的传播效应等以外,都强调了充分贴切的翻译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莫言正是得益于其作品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20部长篇小说中,有18部已有外文译本,特别是《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生死疲劳》等3部重要作品,都有了瑞典文译本。应该说,这些翻译成果,在帮助莫言走向诺贝尔文学奖殿堂中,功不可没。
【主要内容】
诺贝尔奖的产生方式,决定着评委的个人偏好对奖项归属意义重大。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初评委员会都由5名院士组成,他们负责从200名被提名的作家中挑选5个决选名额。瑞典学院的院士亚德·隆德奎斯特对亚洲国家的文学评价不高,认为“全球文学创作进程中,亚洲国家有些落后”。谢尔说,自己“对丰富的中国文学,远自《道德经》、唐代大师乃至当代诗人,一直怀有敬慕之意。”与莫言相比,多年来,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一直被冠以“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人”的称号,多次处于各大博彩公司赔率表前三名,却至今未得奖。此外,村上春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较大,他在美国是“最受欢迎的外国作家之一”,在德国有“日本的卡夫卡”之誉,在英国被誉为“世界文学的原声”,在中国也有最广大的读者,作品在世界各地已有30余种语言的译本。在跨文化时代,语言翻译在不同文化的沟通中,越来越显得重要。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籍评委马悦然早就指出,缺乏好的外文译本,是中国文学进入诺贝尔文学奖视野的很大障碍。不仅中国作品在国际得奖,就是中国图书走向国际市场,对外翻译的严重滞后,都成为加速走出去的共同瓶颈。据统计,我国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人员约6万人,不同程度涉及翻译工作的有数十万人,但基本胜任中译外的一成都不到。不少签订了对外输出版权合同的图书,如曾获“老舍文学奖”的小说《受活》,皆因找不到合适译者,至今难以履约。
光指望中国的译者把中国作品译成外文,其局限性很大,因为译者运用母语进行翻译,才最有优势。由于两种文化的差异,中译外许多情节,涉及中国传统的习俗、典故、俗语、双关语等,单纯的文字转换,很难充分达意,需要译者用西方人的语言习惯和接受方式,讲西方人听得懂的“中国故事”,而这一点,正是中国译者的弱项。中华书局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英文版),就因为有外国译者,对原文的英文表达做了再加工,所以获得较好效果。莫言作品的外文译本,也都是由葛浩文、陈安娜等多位外国汉学家和外国译者承担翻译的。所以,要想走出去质优量多,无疑要首选运用母语翻译的外国译者。
【研究调查】
一般来说,外国的汉学家把持了中国文学出门的翻译权限,这些专家大多数都在大学任教,有固定收入,同时还必须担任相当数量的教务工作。最近,国内对德国顾彬和美国葛浩文的激烈批评很多也集中到这一点上,认为他们之于本国的社会地位决非主流,但跑到中国来指手画脚,非要扮演中国文学的救世主不可,叫人反感!这些批评虽不无道理,但仔细想想,先于汉学家之前,作为中国文学本身,首先缺少什么呢?
曾经在《中国图书商报》和《中华读书报》上呼吁应该培养翻译人才,同时也应该收拢汉学家,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铺平一条道路,但实际上,纵观中国文学的翻译现状,很难令人满意,因为每次小说被翻译出去的时候,几乎都是单枪匹马,而且被翻译的动机也是多样化的,不是汉学家看中的,就是由版权公司从中推销给出版商,再由出版商反过来寻找翻译者,所有的交涉过程杂乱无章,没有一个定规而言。 最理想的对外翻译,要提倡杨宪益和戴乃迭模式。文学翻译中常见的毛病是,外国译者不熟悉中国文化的深奥,外文虽通却理解不当;中国译者又因外文不到位,译法生硬,词不达意。“杨戴模式”正好实现了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王刚的长篇小说《英格力士》和杨志军的《藏獒》,也是由一中一西两位译者合作翻译获得成功的。对莫言获奖起了重要作用的瑞典文译者陈安娜,是马悦然的学生,也是位汉学家,特别是她的丈夫万之,是位通外文的中国诗人。倡导两种不同母语的译者进行互补合作,是有利于文学作品翻译的。综观世界各国翻译产品,将外文译成本国文字,都占据主要份额。我国也不例外,许多世界名著,都是由中国译者、而非作者本国译者翻译成中文的。我们应当沿用和鼓励这种传统习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有兴趣学中文、译中文。我国现在已建立专项资金,用来奖励翻译中国作品的外国译者,这样做很有必要,还可以加大这方面的奖励力度,每年重奖外国翻译家翻译的优秀中国作品。
【研究成果】
要扩大对外翻译的国际合作,主动寻求外国中介代理人。尽量争取由中外出版机构,从选题、版权、翻译、出版到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