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ppt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a、提出“君权神授”与“天 人感应”.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 *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 。 孔子周游列国图 用最简单的词描述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地位 。 汉武帝 董仲舒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之二 儒学的兴起 “‘焚书坑儒’的批判”和“东汉太学生议政运动”、“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为课外阅读内容。 说明 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其目的和影响。体会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统一观念的认同。 学习要求 儒学的兴起 焚书坑儒”批判 表现 罢黜百家 太学的出现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背景 一、儒学兴起的背景; 秦朝,“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压制,儒学走向低潮。 1、原因: 1)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文化成为了…… 2)一些儒生和游生引用儒学经典,借用…… 3)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 2、概况:(了解一下) 焚书:公元前213年,把秦国以外的历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诗书以及诸子百家书,通通烧毁,只有医药、卜噬和种植的书不烧。 坑儒:第二年,一些方士和儒生背后议论秦始皇贪权专断,滥用刑罚,秦始皇加以追查,最后活埋了460人。 ①焚书的范围: ②不焚的书: 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书+严禁私下谈论+严禁私藏禁书。 《秦记》+博士管理的文献+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医药、卜筮、种树)。 2、评价: 1)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2)积极:在当时是必要的,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巩固秦朝统治。 3)消极: ①成为两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②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③使儒学的发展走向低潮。 课堂探究 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秦始皇像 变化: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秦朝时期死气沉沉。 原因: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课堂探究2 为什么儒学在秦时受到严厉打击? 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 课堂探究3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国家直接有益。 预习思考: 1.汉初以刘邦为代表的统治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治国思想? 2.这一治国方略给汉初带来怎样的积极作用? 3.是谁真正实现了汉代政治上的大一统?他的治国思想又是什么?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像 理解历史 ——董仲舒《春秋繁露》 ——《汉书?董仲舒传》 合作探究: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 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 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 (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 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 加强君权的需要 中央集权的需要,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b、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发挥“仁政”:轻徭薄赋. 思想主张 1、“儒学独尊”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3、发挥儒家仁政思想 作用 思想统一、国家安宁,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服从统治;爱护百姓 减轻负担,缓和矛盾,改善生活 天 = 君 忠君 君权 中央集权 统一 结论:与时俱进,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统治者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 1.背景: 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2.表现: 肯定董仲舒的儒学思想;起用儒者参与国政。 ①兴办太学——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 ②命各郡县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3.影响: (1)适应了汉武帝时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