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和田的北京老师.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和田的北京老师.doc

和田的北京老师    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新疆的教育发展,作出了从内地选拔优秀教师到新疆从事支教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些援疆支教的老师在自己平凡的三尺讲台上默默地奉献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歌。       新疆和田地区的孩子和其他地方的孩子一样有着纯真无瑕的心灵,一样勤奋好学、求知若渴。但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是,和田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恶劣,生活环境艰苦,教师待遇微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们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然而,近三年来,一批批首都教师来到了昆仑山下的玉之乡,他们在奏响了一曲曲艰苦与快乐、奉献与收获的交响乐的同时,也逐步圆了孩子们求学的梦。      满腔豪情,两度援疆       在新疆和田,来自北京西城区五路通小学的音乐教师翟敬群,常常穿着一件黑底红花的毛衣,梳着别致的发髻,微微抹了一点口红。与想像中援疆教师风尘仆仆的形象大不相同,她是那么清爽漂亮。翟敬群一笑:“既来之,则安之。更何况在这里我度过了不少快乐的日子!”   2004年春天,翟敬群首次进疆,到和田地区民丰县第二小学当音乐老师。春天是和田风沙最大的时候。翟敬群第一天上课,呼啸的大风卷着漫漫黄沙,遮天蔽日,让人无处藏身。翟敬群的眼睛、鼻子、嘴巴里全是沙土。当她抱着校长从仓库里找出来的手风琴跌跌撞撞地赶到教室时,键盘的每一道缝隙里都是沙子,按都按不下去。从没上过音乐课的孩子们见到手里抱着琴的翟敬群,先是一愣,接着全班欢呼:“音乐老师来了!”那节课上,翟敬群教孩子们唱了一首歌《快乐的节日》。尽管一张嘴就要吃沙子,孩子们却像过节一样,精神抖擞,歌声嘹亮。   翟敬群说:“这是我从教十年来最难忘的一节课!”她深深感到,边疆的孩子生活单调,几乎没有游戏和玩具,她要用音乐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每逢下课,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地围上来,伸出他们黑乎乎的小手抱着翟敬群。一天下来,翟敬群的衣服上全是小手印儿。    条件虽然艰苦,翟敬群却一天到晚乐呵呵的。2005年6月,翟敬群援疆期满了。在上完与孩子们分别的那堂课后,翟敬群流下了入疆后的第一滴眼泪。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她,许多个夜晚,翟敬群午夜梦回,若有所失。   新一年的援疆通知下来了,翟敬群毫不犹豫地报了名。2005年8月,她又一次离开北京的家,离开七岁半的儿子,来到南疆和田。这一次她来到和田地区教育局教研室工作。翟敬群要把自己的音乐知识传授给一批又一批和田老师,让他们用音乐给更多孩子带来快乐。在地区教育局的支持下,翟敬群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培训了全地区七县一市包括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内的1500多名教师,使每人学会了约30首汉语歌曲,带动了当地教师从事音乐教育的积极性。      困难当前,乐观豁达       与翟敬群一样,王秋月来到和田,到学校的第一天,看到破旧的教室,带洞的桌椅,发白的黑板,她的第一反应是:这儿能上课吗?    许多来到和田支教的北京教师虽然在行前做好了各种思想准备,但还是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首先是语言关:这里96.9%的人是维吾尔族,而没有一位支教老师懂维吾尔语,如何与当地教师特别是民族教师沟通,成为难题。接着是生活关:有的老师从来不吃牛羊肉,每天都为吃饭发愁;有的老师由于水土不服,腿上起满了红疙瘩,痛痒难忍;有的老师因不适应和田干燥的气候口鼻流血。还有亲情关:父母、丈夫、妻子和孩子,无不让远离家乡的老师牵肠挂肚。   面对各种困难,支教老师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立足实际,发挥聪明才智,把首都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带到边疆民族地区。    和田市第一小学校长石斌告诉记者,该校有四名来自北京的支教老师,他们带来了良好的工作作风,成为当地老师们学习的榜样。来自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二小的数学老师毕京龙和北京市海淀区知春里小学的语文老师陈韦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几乎每天中午都提前半小时到教室。   来自北京市西城区长安小学的韦海燕老师,利用放寒假的机会与北京的老师商定,结合五年级语文课《给西部小朋友写封信》的内容,开展“北京与新疆和田小朋友手拉手活动”,以通信等方式架起沟通的桥梁,建立友谊,传递关爱。   北京市教委选派到和田的教师编辑了一份自己的刊物―――《走在和田》。和田地区教育局局长周志成读后,写下了一篇题为《感动》的散文:“他们思念家乡的亲人,但更忘不了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们遇到了生活上的诸多不便,但更表现出乐观豁达的品质;他们走过门前六七寸厚的沙尘,却戏称‘尘练’还要‘感受运动的呼吸’……”      补充师资,雪中送炭      和田毗邻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气候干旱,常年无雨,有的只是风沙。“和田人民真辛苦,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接着补。”这句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是当地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和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