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岭南弈事之——南华神龙陈松顺与魔叔杨官璘的岭南争霸史
南华神龙陈松顺与魔叔杨官璘的岭南争霸史
一 岭南棋坛精英出众 杨陈时期逐渐奠定
1931年,广东举办全省象棋比赛,选出了23名精英,产生了黄松轩、卢辉、李庆会、冯敬如“四大天王”。1935年7月,号称“七省棋王”的周德裕南下广州,挑战岭南首席棋王黄松轩,赛事由前清遗老江孔殷(人称江太史)和中山大学教授石光瑛担任裁判,黄松轩以一局胜出。赛后,获得对局记录稿的“全国棋坛总司令”谢侠逊评论说:“黄松轩是全国第一当头炮手。”抗日战争期间棋人星散,抗战胜利才棋风复炽,岭南各路棋王有陈松顺、杨官璘、覃剑秋、曾益谦、黎子健、陈洪钧、袁天成、朱德源等,还有“四大天王”硕果仅存的卢辉。从战绩表现看,陈松顺和杨官璘稍占上风,但未有机会分出高下。解放之初,陈松顺和杨官璘在1951年,代表华南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华东华南名手对抗赛”,获总分第一,赛后两人收辑了比赛对局,出版了《联星弈谱》一书,象征岭南棋坛进入“杨陈时期”。
陈松顺1920年出生于台山县广海,比出生于东莞县凤岗的杨官璘年长5岁。两人都自幼习棋,锋芒毕露。杨官璘6岁可与大人对杀,10岁横行乡里,挡者披靡,被称为“乡下棋王”;陈松顺10岁出头四出挑战县内各高手,并在全县获得“神童”奖牌。不同之处是:陈松顺出身比较“科班”,早年师事台山县冠军雷法耀。后经雷推荐,被岭南棋王中的怪侠———钟珍收为入室弟子。钟珍棋风绵密且异常凶悍,曾假一位二流棋人之手,以暗中操控的办法把黄松轩杀得人仰马翻,黄松轩输得莫名其妙,惟怒声长叹“奇也怪哉!”。钟珍这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气质和“内家”功力,已被陈松顺“照单全收”,成为他青年时期挟技远游、遍访名家的资本。
而杨官璘的出身却充满了“土味”,觅求上进的主要办法是复盘拆棋。和强手交锋之后,回到住所必定重开棋枰,把对方的“胜负手”拆通拆透,有时“一拆”就通宵达旦。这种苦行僧式的磨炼,终于养成了严谨细腻的棋艺风格。因此,谁赢了杨官璘一次并不稀奇,要想赢第二次便往往“无门”了。1948年之前,棋艺达到巅峰状态的袁天成可以让杨官璘长先,待被“拆通”之后,就再也没有在杨官璘的面前“开斋”过。名宿覃剑秋(称岭南棋坛“第三尊”,曾任省电台记者专事象棋报道)评论说:“杨官璘不是靠两分钟下一步棋的,而是靠战前一晚或几晚的思索才下一步棋的。”覃是杨的劲敌之一,两人过从甚密,他的话可谓一语中的。
图:这张老照片,可会引起你对那段“杨陈争霸”(左陈右杨)时代的回忆?
二??陈杨争霸战不可避免?? 门票收入创历史纪录 按名望,陈松顺是杨官璘的前辈。40年代,陈松顺的棋艺已达吹影镂尘的境界,被岭南弈林尊为“老子”,指“封神榜”里面道行最高的太上老君。而杨官璘在40年代后期才崭露头角,1948年5月,他首次来广州,直奔惠福东路的“同志棋坛”攻打卢辉的擂台。当杨官璘以双马飞边陲开局时,卢辉还以为是“一只送上门来的羊羔”,因为双马飞边等于敞开胸膛任人捶打。岂料杨官璘以滴水不漏的攻防步步进迫,最终杀得天王汗流浃背,即流传至今的“杨官璘笨局戏天王”佳话。1952年4月,广州岭南文物宫(即今广州文化公园)举行“六名手象棋赛”,名手为陈松顺、杨官璘,卢辉、覃剑秋、曾益谦和袁天成,结果,杨官璘荣登榜首,陈松顺屈居次席,无疑严重威协陈松顺的霸主地位,棋迷也已形成了拥陈、拥杨两大派。于是,杨、陈争霸战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1953年6月,杨、陈争霸在广州岭南文物宫拉开序幕,名为“十局赛”。主办单位以每人每局十元作酬金,在当时是很高的出场费了。首局,陈松顺执先以炮架当头,向杨官璘的中路频频施加压力,攻击有如水银泄地,进入中局时又以“阴着”掠得杨官璘一象,失势缺象的杨官璘尽管使出浑身解数,仍未能阻挡陈松顺无孔不入的渗透,被卒攻破王城。人多势众的拥陈派欣喜若狂,当晚大开“庆功宴”,陈松顺开怀痛饮至酒阑夜深,不能成眠。
第二天开战时,陈松顺有点神不守舍,竟在后手取得均势的情况下,误走了一步挺九路卒的缓着,被乖巧的杨官璘卸中炮瞄准三路马,从而“瘫痪”了右翼半边子力。陈松顺心知再战下去也是担沙填海,便干脆签单认负。一比一扳平,杨官璘信心陡增,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演绎了严谨细腻的特长,再下陈松顺两城,以三比一领先。陈松顺毕竟是久经战阵之辈,连遭挫折反而镇定下来,于第五局力战言和,稳住了阵脚。第六、第七局,陈松顺奋起神威,就以杨官璘最擅长的“斗炮”相搏。前面几局,陈松顺皆因“斗炮”失先致负,为何胆敢继续“斗炮”?可见有备而来。杨官璘一时不察,被陈松顺稍为改变了飞相起士的序列之后便跌落“陷阱”,连败两局。双方再次平手。进入至关重要的第八局,杨官璘执先以中炮过河车进攻陈松顺的屏风马,双方全力争先,盘面犬牙交错,可惜陈松顺过早弃卒抢攻,给杨官璘无形中增加了一点“物质力量”。熟知杨官璘的棋手都知道,在看似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