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产养殖用药指导
水产养殖药物使用技术 Ⅰ、用药的基础知识 一、渔药:渔药是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的病虫害,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改善养殖水体质量,以及提高增养殖渔业产量所使用的物质(是一类兽药)。 二、渔药的基本作用 渔药的基本作用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抑制和杀灭病原体 (二)改良养殖环境 (三)调节水产动物的生理功能 三、渔药使用的特点及其分类 特点: (一)不同水产养殖动物的生理特性差异大。 对药物的耐受性有显著差异,药物在不同养殖动物体内的效应也有显著差异。 (二)不同的养殖水域、养殖方式与养殖类型影响到药物在水产养殖动植物内的效应。 水产养殖动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十分复杂. (三)用药剂量受水温的直接影响。 一般水温高剂量用得少。 (四)渔药施药多以群体为主。 因而对施药方法的有效、安全(养殖动物安全、水产品安全和环境安全)、成本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分类: 1、环境改良剂 通过泼洒,以改良养殖水域环境,增加溶氧、降低氨氮、抑制致病菌生长、提高动物抗病与免疫力为目的所使用的药物。 2、消毒剂 通过泼洒,以杀灭水体中的微生物(包括原生动物)为目的所使用的药物。 3、抗微生物药 通过内服或注射,杀灭或抑制体内微生物繁殖、生长的药物。 4、杀虫驱虫药 通过药浴或内服药物,杀死或驱除体表或体内寄生虫,以及杀灭水体中有害无脊椎动物的药物。 5、改善代谢和强壮药 通过饲料添加方式,以改善鱼体机能代谢、增强体质、病后恢复、促进生长为目的而使用的药物。 6、防霉剂和抗氧化剂 (1)、防霉剂:是指为了抑制微生物活动,减少饲料在生产、运输、贮藏和销售过程中腐败变质而添加的保护物质。 (2)、抗氧化剂:是为了阻止或延长饲料氧化、稳定饲料质量、延长贮藏期而在饲料中添加的物质。 7、中草药 指为防治鱼类疾病或改善鱼类健康为目的而使用的药用性植物。 8、生物制品和免疫激活剂 是指用微生物(细菌、噬菌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动物毒素或鱼类血液及组织加工制成的产品,可用来预防、治疗或诊断特定的疾病。 四、影响渔药药效的因素 (一)药物的剂量、剂型 药物的作用随剂量的大小而差异,甚至发生质的变化。药物的剂型不同,即使在其药物剂量相同的情况下,其作用强度、作用效果和作用的时间也不相同。 (二)给药方式 给药途径、给药时间以及给药次数均能影响药物作用的效果。药物药浴(或遍洒)等外用的给药途径与口服(或注射)等给药途径在药物的作用上有着明显的差别;不同的给药时间(白天或是夜间),即使药物使用的剂量相同,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三)动物状态 (1)种属差异(不同种的水产动物或同种不 同个体的水产动物)。 (2)生理差异(幼龄和老龄对药物敏感)。 (3)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 (4)机体的机能与病理状况(瘦弱、营养不良时对药物敏感)。 (四)环境因素 (1)水温。药效一般与水温呈正相关,但有的药物却相反。(2)有机物。它会影响大多数药物的药效,如高锰酸甲、含氯消毒剂、硫酸铜等。(3)酸碱度。酸性药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四环素类)等药物,在碱性水体中作用减弱;而碱性药物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磺胺类药物等)药物,随PH升高药效增强。 (4)溶氧。溶氧较高时水生动物对药物的耐受性增强;溶氧较低时,则水生动物容易发生中毒现象。(5)光照和季节。水生动物在夜间比在白天对药物的耐受能力强,在夏季比在冬季对药物敏感。 (6)病原体的状态和抵抗力。有些能形成孢囊的寄生虫,在药物刺激下往往能形成孢囊,它们对药物的抵抗力就明显加强。此外,捕捞、运输、换水等应激因素,也能增加水产动物对药物的敏感性。 五、药物残留的危害 (一)药物残留的危害性 主要是对环境的影响、对养殖动物的危害、药物残留对食用者的危害。 1.耐药性反应:不但增加养殖成本,也增加养殖病害的治疗难度。 2.变态反应:磺胺类药物能引起人类的皮炎、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和药热等疾病。 3.中毒反应:链霉素等抗生素可损伤听觉神经及肾功能,四环素类抗生素抑制幼儿牙齿发育和骨骼的生长,氯霉素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颗粒性细胞缺乏症,敌百虫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具有强毒性的敌敌畏等。 4.“三致”作用:孔雀石绿就是强致癌物质,呋喃类药物如呋喃西林、痢特灵等也具有较强的致癌性。 5.其他反应:激素类药物在人体内蓄积到一定量后,会使人的生理功能紊乱,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如水产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及三氯异氰尿酸的分解产物中含有氰化物,如果使用量过大或使用方法不当,在养殖动物体内产生残留后的危害极大。 Ⅱ、药物使用技术指导原则 一、正确选择疾病的治疗方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