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标准的法律与伦理问题摘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死亡标准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收藏到新浪ViVi?收藏到365KEY?收藏到我摘 作者:网络??时间:2005-10-22 18:56:37??来自:网络 ] [被屏蔽广告] 【论文标题】死亡标准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论文来源】《《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论文期号】200103 【论文页号】23~30 【论文分类】法理学·法史学 【论文作者】郭自力 【作者简介】郭自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1 【内容提要】脑死亡是否可代替传统的心肺死亡,作为死亡标准,这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争议。因此,制定 脑死亡法应严格遵守一定的条件和程序,并且应当尽可能地取得公众对脑死亡内容和意义的充分理解,只有这 样,才能使死亡立法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英文摘要】Whether?brain?death?can?substitute?for?the?traditional?cardiac?death?as?the?standard ?of?death?has?caused?enormous?controversies?in?the?society.Therefore,Certain?conditions?and?proc edures?should?be?strictly?followed?and?efforts?should?be?made?to?make?the?public?fully?understan d?the?subject?and?sense?of?brain?death?whiling?the?law?of?brain?death?be?made.Thus?the?legislati on?of?brain?death?can?get?the?extensive?support?of?people. 【关?键?词】脑死亡/法律/伦理Brain?Death/Law/Ethics 【正????文】 ????中图分类号:DF0-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208(2001)03-023-08 ????一 ????生与死作为生命的终极存在方式,一直是哲学和医学上的命题。但是,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特 别是人工生殖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生的方式和死的标准,也日益引起法律界的广泛关注。当代医学与法律所 关心的已不仅仅是死亡的概念,而是何时是生命的终止时刻。死亡作为一个概念,从哲学的角度讲,是指生命 力量不可逆的停止,即生命质量不可恢复地退化到极点,以致于丧失为“人”的资格,个体与社会关系不可逆 地中断。但是这一概念并未为医学和法律上的死亡,提供一个可以普遍遵循的标准。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病人,他们的脑部受到不可逆的损伤,处于持久的昏迷状态。他们对外界和 自身毫无感觉和意识,也没有自主运动,处于植物性状态之中。那么,这种病人是否已经死亡了呢?按照传统 的死亡概念不是,因为他们尚有呼吸和心跳。但是这些病人的生命已完全失去了活力,似乎只能作为一种象征 存在,象征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人类对自己同胞的同情和关怀。于是,就自然提出了什么是人的死亡 ,它的标准和定义到底是什么的问题。 ????传统的死亡概念是心肺呼吸概念。原始人通过日常的观察和狩猎活动,就已经形成了死亡是心脏停止跳动 的模糊概念。石器时代用弓箭刺中公牛心脏的洞穴壁画,就说明了这一点[1](P.5)。以心脏停止跳动和停止呼 吸作为死亡的定义和标准,在人类社会沿袭了数千年,直至今日。美国布莱克法律词典和英国牛津法律大词典 都认为,死亡的最主要标准是心跳、脉搏和呼吸的停止[2](P.244)。我国出版的《辞海》也将心跳和呼吸的停 止作为死亡的主要标准。医学临床上也一直是以心跳停止、呼吸和血压消失以及体温下降作为宣告死亡的依据 。这个标准非常直观,它不仅是医学院和医院里的标准,也是大众的标准,人们对此深信不疑。但是,这一传 统观念现在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挑战,先进的高效复活技术和人工呼吸机可以使心跳、呼吸停止数小时,乃至十 余小时的病人重新苏醒,再加上人工营养维持,能使许多病人“起死回生”[3](P.100)。例如前苏联著名物理 学家兰道遭遇车祸,4天后心脏停止跳动,血压降为零,但经医生抢救后心脏又开始跳动。第二周他的心跳又停 止了3次,每次都“复活”了。直至几年以后才因过量使用药物使肠子受损而死亡。所有这些问题,促使人们开 始重新思考“生”与“死”的界限。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死亡是分层次进行的复杂过程,心肺功能丧失并不代表大脑、肾脏和人体其它主要器 官功能的停止,心跳和呼吸的停止作为过程的一个层次,并不预示人作为一个整体死亡的必然发生。而且,心 肺功能丧失具有医学可逆性,在心脏起搏器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