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语言1.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1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学习目标: 积累古代诗歌语言特点方面的术语 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炼字题的解题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炼字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出示课题 2、导入:今天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专项,从04、05两年高考语言鉴赏题可知高考主要考两类: 投影:指出语言特点 鉴赏某个字的妙处(炼字) 3、出示目标: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代诗人特别注重锤炼语言,尤其是炼字,“两句三年得,一呤又泪流”“呤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炼字是我们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那么捻断数茎须得来的那个字妙在何处呢?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谈它的妙处呢?如何下手?本节课重点: 出示重点难点: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炼字题的解题方法 5、看预习题 一、预习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歌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朴素自然 积累语言特色的相关术语(见附录) 2、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请问“一”字好在何处呢? 梅花在百花之前开放,可算是“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这枝梅不同寻常,突出了梅花开得早的特征。 问自己: 作者想写什么?梅开得早 (据标题、上下文、创作背景等揣摩) 有没有写出来?写出了 (写出了……描绘出了……抒发了……) 怎么写出来的?用”一”字 (用了何种手段) 写得怎么样?更突出了 (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析:想写什么? 抓住题目中的“别”,看上下文,“看”的结果的“肠一断”,所以劝“莫回头”,那想不想看呢?想。——想写离别的痛苦(答成依依不舍不佳) 有没有写出来? 写出了 怎么写出来的? 通过“看”这一动作 写得怎么样? 淋漓尽致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向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2、2005年湖南卷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在末句,答: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选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总结: 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作用作答 总领全篇(领起下文), 结构上 收束全篇(承接上文), 承上启下、照应(呼应) 作者想写什么?(意图) 内容上 有没有写出来?(达意) 怎么写出来的?(手段) 写得怎么样? (效果) 3、2005年上海卷 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8分)(2005年上海卷)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注]谪仙:李白。 ●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2分) 答: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鉴赏词典:“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