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澍撰写的1副对联.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澍撰写的1副对联

陶澍撰写的一副对联 红薯、包谷、蔸根火, 这点福老夫所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那些事小子为之。 这是清代后期颇有政绩的陶澍13岁时以其父口气题写的对联。上联写了陶父的糟糠不厌。陶澍的幼年是苦难的,其父为一穷秀才,以教书糊口,其母早逝,其弟由伯父抚养,一个妹妹四岁便给人家当了童养媳。陶澍先是随父读书,常停学打柴,放牧,后在别地搭馆就学。但他学习发奋,抱负非凡,下联就反映了他的抱负。 陶澍于嘉庆七年(1802)中进士,为官后,他注重吏治,临事果断,体恤民情,以记“省身日记”检点言行。嘉庆末年,巡视中城,仅半载,断滞狱八百余案。在四川,他接连解决私盐横行,灾民待赈,讼案积压等难题。政声大著。离川时,士民送行,夹江两岸络绎十余里。 道光初年,江淮水患严重,灾害频仍,三年(1823)六月,安徽濒临江淮30余州县惨遭水灾。陶澍任安徽巡抚,他乘舟遍勘灾情,筹划荒政,赈济灾民,奏报朝廷减缓漕赋,鼓励商人运米入境,抚慰灾民重建家园,他带头捐银三千以动员绅商捐赈。他认为农田水利为国计民生要务,兴修水利,能使“舟楫畅行,旱潦无虑民生永资利赖”,是“复育苍生之大事”。因而着手兴建水利。凡较大河工,亲自审定,拟订规划,统筹安排,综合治理,接连组织人力、物力、建闸筑坝,疏浚河湖。道光十四年七月,苏、凇等地大雨倾盆,太湖附近山洪暴发,而是地无灾,农业获得丰收,百姓欢喜,皆称“百年来所未有”。 道光年间,鸦片走私猖獗,白银大量外流,造成国内银荒。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提出,当务之急是严禁鸦片。他认为鸦片“殃身废务”,“竭中国之资财,贻害及于国计”。提出“禁烟八策”。发布《沿海州县巷叉村庄设法稽查巡缉章程》,对吸食、贩卖、运送和开馆者从严治罪。禁令初行,便缴获大量烟土、烟具。其时,陶澍病重,道光十九年(1839)二月,奏请开缺,荐举林则徐继任两江总督,禁烟大任遂由林承当。六月,陶澍病逝于两江督府,年61岁。 陶澍是为国为民作了许多实事的,他的事迹在安化家乡有口皆碑。从那副春联和上面所述的几件事可以看出,他少年的志向和他后来的作为有一定的联系。他之所以能干一番事业也是因为少年就已立志,他早年的志向指导他的一生。 《陶澍撰写的一副对联》刊载于1988年11月11日《湖南政协报》第3版,是谌必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2004年,《中国当代社科研究丛书》编纂委员会通知:该文被评为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暨建设全面小康学术研讨会一等奖.2005年,《中国现代理论发展丛书》编纂委员会通知:该文被评为全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及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研讨会一等奖.四川省经济文化协会、中国经济文化丛书编纂委员会通知:该文荣获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优秀理论成果一等奖. 1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