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调研成果.ppt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O2调研成果

CO2调研初步成果 丝言宏声 汇报提纲 CO2成因类型 (据戴春森等,1994;戴金星等,1995; Fang H,et al,2010;何家雄等,2005;等等) CO2成因类型 有机成因 无机成因 CO2成因鉴别——CO2组分含量鉴别法 CO2%在15%~60%之间 CO2%60% CO2%15% CO2的组分 含量(%) (据戴金星等,1995) CO2成因鉴别——碳同位素鉴别法 (据戴金星等,1995; Fang H,et al,2010;何家雄等,2005;等等) 自然界碳基本上储藏在有机碳(还原碳)和无机碳(氧化碳)两大碳库内,两者的δ13C平均值大约相差25‰。 碳同位素能够完全继承生源母质特点及生源类型信息。 利用CO2的碳同位素值能够有效区分、判识与确定CO2是为有机成因,还是为无机成因。 CO2成因鉴别——氦同位素鉴别法 氦有3He和4He两种同位素, 氦同位素是判定来自地球深部无机成因气的重要依据。 3He源于原始地幔脱气作用释放的富含3He的氦;4He源于沉积壳层中铀、钍、钾等元素的放射作用。 利用壳幔间3He/4He比值的差异, 可以确定地壳流体中幔源He混染的程度, 判识幔源-岩浆气对气藏的贡献。 (据许多等,1999;刘文汇等,2003,;何家雄等,2005) 壳源成因与幔源成因CO2的鉴别 CO2成因鉴别图版 划分CO2有机成因与无机成因的δ13CCO2-CO2含量鉴别图 (向凤典,1994) CO2成因鉴别图版 划分CO2成因类型的3He/4He- δ13CCO2图解 (底图据何家雄等,2005) δ13CCO2 3He/4He 10-8 10-7 10-6 10-5 2.0 1.0 幔源区 火山幔源型CO2 壳幔混合成因CO2 壳源型岩石化学成因(无机)CO2 壳源型有机CO2 壳幔过渡区 壳源区 R/Ra 由图中可以看出莺歌海盆地东方区CO2成因类型以壳源为主,可见壳幔混合成因,乐东区以壳源为主;珠江口盆地西部CO2成因类型以无机幔源为主。 汇报提纲 不同成因CO2纵向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中国东部及海域幔源CO2含量随深度变化图 (数据源自何家雄等,2005;鲁雪松等,2011 ) 1.区域上CO2含量与深度关系不大 2.垂向上同井(同储层段)CO2含量下高上低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壳源CO2含量随深度变化图 (;Fang H,et al,2010;何家雄等,2005 ) CO2(%) 深度(m) CO2(%) 深度(m) 壳源型CO2平面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东方1-1气田CO2分布纵向上具分层分带特征,且离底辟带越远CO2含量越低。 幔源型CO2平面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岩浆岩分布与CO2气井叠合图(史军,2011) 松辽盆地南部CO2气井与深大断裂叠合图 (史军,2011) 钻遇CO2 气藏的探井, 尤其是CO2 含量较高的探井, 多数分布在中基性岩中或附近 CO2 气藏主要分布在深大断裂的交汇处或其两侧 幔源CO2 和有机成因烃类气因同受基底大断裂控制, 并共享某些储层和圈闭要素而耦合混杂分布在一起。 不同成因CO2运聚规律与控制因素对比 成因类型 壳源型CO2 幔源型CO2 分布区域 南海北部边缘西区莺歌海盆地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东海盆地、南海北部边缘琼东南盆地东部与珠江口盆地西部、南海南部边缘曾母盆地与万安盆地 区域构造背景及运聚条件 走滑伸展盆地,构造断裂活动较弱,泥底辟发育,纵向底辟通道为主,侧向运聚通道不发育,泥底辟通道控制了油气运聚。 陆相断陷盆地,具典型双层结构及复杂的断裂体系,沉积及构造演化严格受深大断裂控制,断裂系统为主要运聚通道,直接制约了油气运聚过程。 成因特点 泥底辟热流体分块分层局部侵入与中新统、上新统富含碳酸盐物质砂泥岩,发生岩石化学反应而形成大量CO2。气源物质广泛,CO2分布复杂,在天然气组成中含量较高。 地壳深部幔源型火山活动伴生的CO2通过基底深大断裂及次生活动断裂的沟通输送作用,而在不同深度富集成藏。气源单一,CO2分布简单,在天然气组成中含量一般较高。 运聚分布特征 CO2运聚成藏与泥底辟热流体的局部侵入密切相关,且具分块分层富集的特点,剖面上总体多富集于泥底辟活动强烈的浅层。 CO2区域及剖面运聚分布与幔源型火山活动、基底深大断裂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多富集于能与幔源型火山活动沟通的深大断裂附近,且离断裂越近,CO2含量越高。 控制因素 主要受控于泥底辟热流体分期分块分层的上侵活动与中新统-上新统巨厚含钙砂泥岩的物理化学综合作用。 主要受控于地壳深部的幔源型火山活动与沟通深部气源的基底深大断裂、次生活动断裂的有效配置作用。 (据何家雄等,2005修改) 汇报提纲 CO2与油气驱替关系研究 CO2驱油 驱替机理:1.降低油水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