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简称AAD),原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指应用抗菌药物后继发的腹泻,其发生率因不同抗菌药物而异,发病率5%~39%。 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PMC)是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的严重类型。是肠道的急性纤维素性炎,病变主要位于结肠,亦可累及远端小肠,少数病例仅限于小肠。死亡率高达15%~24%。 病因 抗菌药物破坏了肠道内菌群的平衡,生理性有益菌明显减少,其他致病细菌增加导致腹泻发生,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白色念珠菌、沙门氏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等。 相关危险因素 抗菌药物的种类; 抗菌药物应用的时间; 病人的年龄; 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 住院时间; 即往有肠道疾病史; 鼻饲饮食 易导致AAD发生的药物 除万古霉素外,几乎所有抗生素均可导致AAD的发生。 以氨苄青霉素、氯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头孢菌素等最为常见。 广谱抗生素较窄谱抗生素高10~70倍。 氨基糖肽类抗生素较少发生。 临床表现 抗生素应用史(发病可在抗菌药物应用4~10天出现症状,但变异很大,最短的在服药4小时即可发病,1/3的患者在抗生素已经停用,甚至停用1~2周后发病。)。 腹泻(24小时≥3次),大便性状改变。 诊断 大便常规可见白细胞或粘液; 大便培养(致病菌生长)、厌氧菌培养;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 内镜检查; AAD的治疗 停用所有可以引起AAD的抗菌药物;原发疾病的确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应选用针对性强的窄谱抗菌药物。 恢复肠道正常微生态:可选用含有双歧杆菌或乳酸杆菌的微生态制剂。 加强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尽量避免使用抑制肠道蠕动的药物。 PMC(伪膜性肠炎)病因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n difficile)。 口服或肠道外应用抗生素→破坏肠道内菌群的生态平衡→C. difficile过度繁殖→产生毒素→PMC。 C. difficile是肠道正常菌群的一种。 是一种专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 C. difficile能产生两种毒素,肠毒素(毒素A)及细胞毒素(毒素B),均为多肽类。 PMC发病机理 肠毒素通过粘膜上皮细胞的cAMP系统使水、盐分泌增加而致分泌性腹泻,甚至引起粘膜出血。 肠粘膜通透性增加,从而使细胞毒素有可能直接到达肠壁肌层作用于平滑肌导致肠运动功能紊乱 动物实验中,乳酸杆菌可降低C. difficile的毒力,其他梭状芽孢杆菌可使其毒力增加。 PMC病理 PMC主要侵及结肠,以结肠远端为主,乙状结肠、直肠的病变高达80~100%,近端及全结肠亦可受累。 受侵犯的粘膜腺体隐窝表层上皮首先发生水肿变性,细胞脱落,间质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可由微血栓形成。 更多的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基底膜受损,液体及纤维素渗出,与炎性细胞、脱落上皮、粘液等共同形成2~5mm黄白色或黄绿色斑块。 斑块紧覆于隐窝开口部,阻碍粘液、脱落上皮及渗出的炎性细胞排出而致隐窝扩张,病变范围扩大,伪膜增大。 病变之间常有正常粘膜存在。 病变愈合后,伪膜脱落,伪膜下愈合的创面发红。 粘膜上皮常先于间质出现再生修复,由于腺颈部的未分化细胞移行到粘膜表面约需要6天,在伪膜脱落10天后内镜检查可完全正常。 PMC临床表现 大多发生在抗生素应用5~10天。 水样便(90~95%)、血便(≥10次/日)。 急腹症表现:腹痛(80~90%);反跳痛(10~20%)。 严重病例可见漂浮的伪膜。 外周血象升高(80%)。 发热(80%)。 PMC的分型 可根据临床表现及预后分为2型: 轻型:单纯水泻,直肠粘膜正常或轻度水肿,在直肠、乙状结肠有典型的伪膜。此型一般自限,停用抗生素后,腹痛及发热逐渐缓解,腹泻一般在2周内减轻、消失。肠粘膜完全恢复正常一般需要2~4周。 重型:血性腹泻,常见于用青霉素,尤其是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氯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用药中或用药后,水泻2~3天后转为肉眼血便。病变主要位于右侧结肠,常见于肝曲,粘膜呈阶段性红斑,脆性增加。病人发热,血白细胞升高,严重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休克;中毒性巨结肠;结肠穿孔等,病死率高。腹泻可顽固长达2~4周。 PMC的诊断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其是老年人、危重病人、恶性肿瘤、外科大手术后,特别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如果出现非特异性腹泻、腹胀、腹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现象,应高度怀疑PMC可能。并及时进行粪便细菌培养, C. difficile毒素鉴定及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大便涂片:如发现大量革兰氏阳性球菌,提示葡萄球菌性肠炎。C. dif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