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大纲汇编-理论部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大纲汇编-理论部分

生物科学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部分) 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编审委员会 主 任:张芬琴 副主任:谢宗平 马国泰 成 员:张芬琴 刘玉环 吕 彪 谢宗平 肖占文 陈修斌 闫吉治 卢精林 马国泰 郝军元 编写组:马国泰 白生文 关天霞 李海亮 张万儒 张红菊 张超强 张挺峰 张 勇 宋正恩 苏凤贤 金小青 孟红梅 郑秀芳 郝军元 高慧娟 高海宁 徐 琳 崔 玮 曹 礼 韩多红 曾秀存 谢宗平(按姓氏笔画排列) 目 录《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1 《植物学Ⅰ》教学大纲 14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20 《植物学Ⅱ》教学大纲 36 《动物学Ⅰ》教学大纲 46 《动物学Ⅱ》教学大纲 57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66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74 《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 87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104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123 《普通遗传学》教学大纲 135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151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161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 181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193 《现代社会中的化学》教学大纲 204 《现代社会中的生物学》教学大纲 213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概论》课程大纲 219 《生物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224 专业方向课 《生物学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230 《生物教学论》教学大纲 238 《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研究》教学大纲 254 《中学生物学教材分析》教学大纲 263 《中学生物学实验研究》教学大纲 271 《动物生态学》教学大纲 284 《发育生物学》课程大纲 291 《现代遗传学》教学大纲 299 《科技论文写作》教学大纲 305 《环境生物学》教学大纲 313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323 《保护生物学》教学大纲 333 《植物资源学》教学大纲 340 《动物资源学》教学大纲 347 《微生物资源学》教学大纲 364 《生物资源保护学》教学大纲 373 《环境学概论》课程大纲 382 《动物生物反应器》教学大纲 392 《水生生物资源学》课程大纲 397 《生物材料学》教学大纲 408 《祁连山药用植物资源概述》教学大纲 419 《植物地理学》教学大纲 423 《生物化学研究进展》教学大纲 433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学分:/3 开设学期: 开设单位:学院 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基础课必修课 2课程说明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十五”规划教材,也是农学、园艺、生物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上述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基础化学课程。本课程在元素周期律、原子和分子结构理论及四大平衡(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含量测定的理论和方法。上述内容与相关专业对化学基础的要求相结合,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写作毕业论文及从事专业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散系、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 2理解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吸光光度法等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定量分析的常用测定方法。 3掌握定量分析基本计算方法,能正确表示定量分析结果。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并且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三、学时分配表 章序 章题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辅导学时 自学学时 小计 1 溶液和胶体 4 2 化学反应速率 2 3 化学热力学基础及化学平衡 4 物质结构基础 5 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 6 配位化合物 4 7 氧化还原反应 6 8 重要的生命元素 自学 9 分析化学概论 10 滴定分析法 11 重量分析法 自学 12 吸光光度法 4 13 电势分析法 自学 合计 四、教学教法建议 本课程教学应在充分了解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既要注意与中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又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对于已习惯中学教学的新生一时难以适应大学化学学习的情况,教师在本课程教学开始就应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内容的精炼,以使学生尽快适应。每章讲完之后应及时小结重点,以助学生理清思路,及时消化。化学热力学部分的教学应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抽象的概念进行理性思维;物质结构教学应借助教学模型、挂图及多媒体手段;化学变化与滴定分析可做一些演示实验;仪器分析则可多利用实物,使所授内容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备课、讲授、批改作业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