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冲刺卷02(江苏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高考语文冲刺卷02(江苏卷)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答案】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志愿精神是……活动”搭配不当,“志愿精神”与“活动”不搭配;B项“文学界、艺术界、评论界、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参加”有歧义;C项“它的根源是美国长期积累的高债务、高赤字问题造成的”句式杂糅,“它的根源是……”和“它是……造成的”杂糅。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比如A项,经过压缩即可发现,“志愿精神”与“活动”不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比如C项,它的根源是美国长期积累的高债务、高赤字问题造成的”句式杂糅,“它的根源是……”和“它是……造成的”杂糅,这两个句子糅合为一了。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3.【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联的知识,题干说的是“下面的八句诗句,可组成四幅题写园林景色的对联”,要求“选出上下联组合正确的一项”。一看对仗关系,二看平仄关系,可以依据平仄先确定下联,因为对联要求仄起平收。故“①⑤③④”应是上联,“⑧②⑥⑦”是下联,然后再依据对仗的知识进行排列即可。“①水清石出鱼可数”与“⑧竹密花深鸟自知”,“⑤阑干摇红水摇绿”与“②桃花含露柳含烟”,“③石含太古水云气”与“⑥竹带半天风雨声”,“④竹里登楼人不见”与“⑦花间觅路鸟先知”。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对联,亦称“楹联”,常称“对子”、“门联”、“门对”,它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很高的文学艺术的应用价值和欣赏价值。 一、对联的效用 对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从古到今,人们在新春佳节、婚丧嫁娶、乔迁住宅、庆贺祝寿等庆典活动中,都要张贴对联,宣柒气氛。对联,从它的应用价值来说,有着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对联像号角,催人振奋;像清洗剂,净化人的心灵;像美妙的歌舞,创造吉祥的气氛;像诗歌图画,吸引人们欣赏;像情感的黏合剂,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增进友谊,启迪智慧;像警钟、利箭,抨击黑暗,抑恶扬善。二、对联的结构及张贴方法 (1)对联的结构一般由上联、下联和横批三个部分构成。上联是出句;下联是对句,横批与上、下联紧密相连,高度概括,集中体现上、下联的思想。(2)对联的张贴。张贴对联的口诀是:“人朝门立,右手为上,左手为下”。意指对联的出句(上联)贴在人的右手边,即门的左边;对联的对句(下联)贴在人的左手边,即门的右边。因为古代文体行文是竖排,是从右至左行文的。现代文体是横排,是从左至右行文。对联是竖写,要遵循古代文体的规则,所以要右至左张贴。 三、对联的基本规则 对联的基本规则,或基本法则,基本要求,概括地说,是八个字:“对仗工整,平仄协 调。”(1)对仗工整。对仗工整的要求是四点:一是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一幅对联出句字数的多少没有统一的规定,可以是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六字、七字,甚至几十个字都可以,但两边的字数必须相等,决不能一多一少,否则就不叫对联。二是两边的词性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量词对量词、介词对介词、??。三是两边的句式结构相同。如主谓桔构式、动宾结构式、复句结构式等,上下联的句式结构必须相同,不能更改(2)平仄协调。平仄协调是对联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即平声对仄音,仄声对平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对联有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情形。对联的平仄协调还有一条重要规则,那就是:不论是平起式还是仄起式,上联的句脚必须为仄音,下联的句脚务必为平音。 4.【答案】(3分)B大致有两种题型:一是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二是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④①;“自然山水自然③②; “上升为不再仅仅是②⑤,然后综合考虑即可得到答案。 5.【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观察画面内容,全面考虑画面中的要素,不能偏颇或漏掉,包括人物的神情,也是重点。然后分析画面寓意,要联系现实,分析画面背后的内涵。这幅漫画中“教育”是表述的主题,“泥团”“泥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