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科技之迷专题解读作业–2
中国古代科技之迷专题解读作业(2)
思考题1.何为六代之乐?中国古代四大回声建筑各有那些奇特的回声现象?
(一)
从周代开始,我国就已建立了音律史上第一个比较明确的雅乐体系,即郊社、宗庙、宫廷礼仪、乡射及军事典礼等活动的乐舞,最主要的就是所谓的“六代之乐”:
黄帝之乐 —《云门》:奏黄钟,歌大吕,以祀天神;
尧之乐 ——《大威》:奏太蔟,歌应钟,以祭天地;
舜之乐 ——《九韶》:奏姑洗,歌南吕,以祀四望;
禹之乐 ——《大夏》:奏蕤宾,歌函钟,以祭山川;
商之乐 ——《大镬》:奏夷则,歌小吕,以享先妣;
周之乐 ——《大武》:奏无射,歌夹钟,以享先祖。
(二)奇特的回声现象
在我国现存的古代建筑中,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回声建筑,它们分别是:
山西永济县的莺莺塔(普救蟾声):砖塔发出蛙鸣回声;
河南三门峡宝轮寺三圣舍利塔(河南蛤蟆塔):在塔的正前方10—40米的范围内击掌或击石,均能听到类似蛙鸣的回声;
重庆潼南大佛寺的石阶梯(四川石琴):
位于潼南县西1.5公里的大佛阁右侧25米处,是一条由人工修凿而成的登山石道。由于人行走在上面时,随着脚步声,可以听到悠扬的“琴声”,故而被称之为“石琴”;
④北京天坛的回音壁:
1回音壁——即皇穹宇的围墙
2三音石——由20块石板铺成的南北甬道,从甬道北端向南数,第一块石板为一音石,第二块石板为二音石,第三块石板为三音石,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掌,能听到一个回声,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掌,能听到二个回声;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掌,能听到三个回声。
3圜丘天心石——站在天心石上击掌,能听到三个不同的回声。
4天坛对话石——南北甬道的第十八块石板,一人站在此石板上说话或击掌,则站在距此约36米远的东配殿的东北角(或西配殿的西北角)处的人,虽然见不到说话或击掌的人,但听到的说话声或击掌声就站在配殿附近。
5四音石——从甬道北端向南数的第四块石板,站在这块石板上击掌,能听到四个回声。
它们奇特的回声现象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2. 中国古代建筑物一般都采用那些措施来避免雷击?山西应县木塔没有安装避雷针的主要依据什么?
(一)措施
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可能知道雷击是可以避免的,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其时已经出现了用大青石建造的“避雷室”。
汉武帝在屋顶设“鸱尾”的防雷方法, 实际上就是在屋脊上按装一些由铜铁所制,状如牛角一样的金属尖端刺向天空的装置。经过长达数千年的变化,所谓“鸱吻”、“鸱尾”或“蚩尾”的外形已有多种。有变为龙形物以铁制龙舌或龙须,龙尾刺向天空的;也有成鸟鹊或雄鸡状;虽然,这些安装在屋脊上的装饰物的外形都不尽相同,但是,它们都有几条铁制尖端物刺向天空,这就是它们共同特点(也有直接用一把剑的)。在中国古代的许多建筑物上,屋顶上都设置有各种动物形状的瓦饰,尤其是那些昂首向上伸舌并涂有一层金属涂料的吻兽(一般都连接有金属条与地相通),实际上已经起到了避雷的作用。
在一些古塔上,它的尖顶通常被涂以一层金属涂料,有的塔顶就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在我国古代的许多高大殿宇的建筑群中,常有所谓的“雷公柱”之类的设置,而这些设置通常是采用一些容易导电的材料直达地下,这实际上就是最原始的“避雷针”。
金章宗在广寒殿两侧建造“镇龙铁杆”
(二)依据
由吴寿煌、张荫榕、王秉钧、丁士章等数十位专家组成的“应县木塔避雷机制研究”课题组,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实地测量和实验室的雷击模拟实验。实验结果和应用静电模型所作的理论计算表明,雷击对于应县木塔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终于解开了近千年的木塔避雷之谜:应县木塔的避雷机 制就在于绝缘避雷。
首先,建造木塔塔基的石料是青石板,其导电性能差,接地电阻比较大,其体积电阻率近似为1010 cm,也就是其绝缘性能比较好;而且,用于塔基的夯土层土坯和砖块的绝缘性能也比较好,其体积电阻率近似为106 cm;但是远离塔基处的接地电阻值则比较小。
其次,建造塔身的木料绝缘性能亦比较好,其体积电阻率近似为1013 cm。因此,塔身和塔基形成了一个类似的地下相对高电阻区,在它的周围则形成相对低电阻区,在雷电天气,塔上很难产生大量感应电荷并产生逆流注。这就可以定性地说明,在木塔附近上空形成的雷电,先导通容易向塔的四周放电的那些物体,而不趋向木塔的塔身。因此有雷雨时,雷电只在塔的四周落下,而塔的本身却从未遭受到雷击,据记载,遭雷击最近的地点距木塔只有70米远,但木塔却安然无恙。这并不是因为应县地区的雷电少,据应县气象部门统计,1980年以来,应县的平均年雷电日为41.4天,这在雁北平原来说是比较多的。
再有,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木塔的引雷半径R比较小。经专家们用相同尺寸的木塔和铝塔模型作模拟试验,两者之间的比值为1.60:2.64,引雷面积之比为1:2.72。
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3教学单元2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3教学单元1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3教学单元3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3教学单元7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4教学单元1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4教学单元2教学单元活动方案1.docx VIP
- 京瓷哲学手册.pdf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4教学单元3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4教学单元5教学单元实施计划.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4教学单元6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