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金波包万平︰中国大学出路︰精神回归还是制度建构
李金波 包万平:中国大学的出路:精神回归还是制度建构——兼论入学精神“回归”说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日期:2012-5-13
一、何来大学精神“固归”说? 当前,在我国学术理论界和教育实践中流行一种观点,认为现在我国大学办学功利化、衙门化、商业化倾向严重,大学在不断地突破自己的底线;大学缺乏独立意识,没有鲜明个性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千校一面、千人一面,大学精神衰微、迷失、变味甚至“变态’、‘虚脱”了,大学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因此认为,让大学精神“回归”是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拯救大学的最佳方法。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不少大学过分地赶时髦,成了“服务站”,他说:“现在大学精神有点迷失,出现了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广泛的精神虚脱。作为全社会来讲,包括大学,功利主义盛行。具体到老百姓,就是嫌贫爱富。大学应率先回归到大学本身的高尚上去,尤其是在精神层面上。”‘11熊丙奇教授也很赞同杨玉良的观点,在他看来“今天中国的大学,无论在教育价值观方面,还是在学术操守方面,都有不少突破底线的乱象,教育尊严和学术尊严被忽视。如何使‘大学精神’回归,堪称眼下的当务之急。真正的出路,是让大学回归教育本位与学术本位。”肖雪慧教授也直言不讳地指出:“大学内部格局的变化,与外部干预、入侵大学的力量一起从多方面改变了大学品质,以至90年代以来的十数年间,就整体而言,大学连挣扎过程都没有,就把精神丢了个一干二净。”她认为,现在的大学极不务正业,因而她把大学的希望寄托在大学精神“回归”上了:“大学精神寓于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传统之中”,“我国大学要想回到健康发展轨道,需要重新认识久违了的大学传统精神,了解由这种精神所规导的发展走向,以此为据彻底反省’,“只有经由反省,回归大学正道,大学才有希望。诚然,由于当下社会种种因素的掣肘,大学的回归之路艰难而漫长。” 中国工程院秦伯益院士很怀念西南联合大学的辉煌,他认为:“联大的成功在于他的学术自由和兼容并包,它不在乎千百人唯唯诺诺地说一样的话,而是珍惜有识之士能够振振有辞地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我还认为,联大的成功不能单看那八年,而是联大继承了八年前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几十年坚持的校风和传统,八年以后联大学子还继续潜心学术,结出了硕果,这才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这才是真正的大学精神。”对于当下的大学他并不满意,也发出了大学精神的“回归”呼唤,他觉得只有“回归才有进步,才有健康的持续的进步”。杨东平教授也在怀念那些“老北大’、“老清华”等“老大学”的基础上,认为:“回顾我们那‘很高起点’,那曾经烂漫的源头,那短缺而珍贵的资源,珍视我们自己的传统,从历史和前辈大师那里汲取新的力量。”在他看来,我们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是需要“回顾”的,只有将“所有的欠课欠账都必须一一补上”,把那些“由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启动而尚未完成的启蒙,使如教育民主、儿童中心、崇尚个性、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生自治这样的现代教育ABC重新成为常识”的内容补上。杨东平教授还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呼吁“学术自由+教授治校+通才教育+学生自治”是大学精神的基本内容“回归”大学精神就要实践这些传统。 荀振芳教授强调:“大学作为精神文化的资源正随着大学围墙的被拆除而变得逐渐模糊,大学之道在轰轰烈烈兴建的一所所高校后面悄然失落。于是,守望大学精神,寻找失落的精神资源,呼唤大学精神的回归与再塑,已成为大学人最强烈的需要和呼唤。”田斌君认为,当前高校“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大学使命的迷失和大学精神的衰退”,因此非常需要“大学精神的回归”。杜彦魁君甚至已经出言愤怒了:“中国的大学教育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我们期待我们的大学教育能有一个脱胎换骨的改造”,在他看来,只有大学精神的“回归’,“我们的大学生才能像凤凰涅磐一样实现化蛹为蝶的蜕变,国家的振兴也才有希望”嘲。陆乐君也发文高喊要“重塑大学精神”,主张“大学精神寓于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传统之中,必须拥有绝对的理想主义色彩,具备超然的独立自主地位,一定程度上超越世俗社会,实现真正的学术自由,完成独立地位的回归。我国大学要想回到健康发展轨道,需要重新认识久违了的大学传统精神,重温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毫无疑问,重塑大学精神,以此为据彻底反省,是大学获得新的生命力的必由之路。” 一言以蔽之,对大学精神的“回归”,大家似乎已经达成了“共识”,而且国内相当一部分学者还认为,“回归”大学精神要通过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与教授治校的方式来实现。学界普遍认为,只有这种“回归”才是真正意义上大学“本质”的实践,也只有通过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与教授治校的“回归”,才能找回早已远去的大学精神,也唯有“回归”,才能破解当下中国大学发展的种种难题,才能实现新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