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舞蹈要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舞蹈-中国古代的舞谱 ?舞蹈本来没有“谱”。原始舞蹈只是人们手舞足蹈来表达感情的自娱自乐,抬手动足都没有什么规范。当舞蹈艺术从队形到动作都有了令人满意的样式以后,人们才想到互相模仿,并且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开始也只是口传心授,渐渐地,人们就要求用某种方式把舞蹈形体动作和姿态,以及队形的调度等记录下来,以便于记忆,便于推广和传播,于是就产生了舞谱。   中国古代的舞谱,流传到现在的最早的一种是《敦煌舞谱残编》。这个“残编”现藏英国不列颠博物院。刘半农把它收在《敦煌掇琐》一书中。罗庸、叶玉华、任二北等对这个舞谱残编都有所研究。从残编中可以看到关于舞蹈节拍和身段的术语13个:令、送、舞、挼〔rou揉〕、据、摇、、约、拽、头、掯〔ken〕、与、请。   这个舞谱是1000多年前晚唐五代时写下的。它比西方国家最早使用的15世纪的符号舞谱,要早几百年。   到了宋代,又有《德寿宫舞谱》。那是距今800多年前,宋高宗时的宫廷舞谱。它是对舞蹈演员基本技巧训练的教材,里面记录了左右垂手、大小转撺、打鸳鸯场、鲍老掇、掉袖儿、五花儿、雁翅儿、龟背儿、勤步蹄等九类动作的63种姿态或队形。   中国古代的舞蹈,常常和宗教活动结合在一起。舞蹈,曾经是巫觋的一种专长。中国的道教形成以后,道士们依然保持着巫师的本色。在道士的斋醮[jiao叫]仪式中,有相当份量的舞蹈内容。   道士们有一种“步罡[gang缸]踏斗”的“缭绕”之法,据说可以“遣神召灵”。其实,那不过是一种舞蹈步法。那种步法来自原始的巫教,传说是从远古治水英雄大禹那里学来的,叫作“禹步”。道士们说它“三步九迹”,上应天上的“三元九星”。道教的《真人禹步斗罡法》说:   用白垩画作九星,斗间相去三尺。从天罡起,禹步随作,一次第之。居魁(星)前,逆步之。   说的是道士“步罡踏斗”时,要先用白石灰在地上画作九颗星,星斗之间相距三尺。从天罡星起,就要走“禹步”,一步挨着一步。到魁星前时,倒过来作反方向走。   禹步的具体走法是:   前举左,右过左,左就右;次举右,右过左,左就右;次举左,右过左,左就右。   这样走三个循环,共二丈一尺,后边就留下九个脚印。   如果说大禹时就传下了这种“禹步”,那么它的历史可真够古老的了。   在现存的民间宗教的一些“经”书里,也有这一类的舞谱。湖南、贵州、四川等地,民间的巫师行傩时,照例要有舞蹈,叫作“踩八卦”,并且有图谱传世,那就是一种舞谱。   蒙古族喇嘛教有一种舞蹈,叫《查玛》。跳《查玛》的喇嘛,有严格的舞蹈训练。为了便于记忆,把动作、步法等写在纸上、木板上或者羊皮上。这种舞谱叫《查玛经》。   云南纳西族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人信奉东巴教。东巴巫师作法事时也要跳舞。东巴跳神的舞蹈有神舞、鸟兽虫舞、器物舞、战争舞、踢脚舞等种类。   云南丽江县图书馆藏有两本详细记载东巴巫师跳神的经书,叙述纳西族古代乐舞的类别及跳法。用图画似的文字和符号记录下来,对舞蹈的姿势、动律、场位、路线以及特殊的动作技巧和乐器的用法,都作了规范化的描述。这是一种极为奇特的舞谱。杨德鋆[yun云]、和发源所作《纳西族古代舞蹈与东巴跳神经书》,对此作了生动的介绍。   东巴文有不少关于跳舞的字。如:   (跳)   (舞)   (伸腿)   (手执三叉和矛舞蹈)   (又舞又唱)   《东巴经》中就是用这一类的特别文字记录舞蹈。例如,《铜灯花枝舞》的化妆与队形排列是:   图71   步法与动作是:   图72   根据这段经文,动作复原后就如下图。将它译成汉语,就是:   a.摇一次板铃,摇三次板鼓;   b.顿足二次;   c.抬一次脚。顿足二次,向后勾一脚;   d.走两步抬一次腿,走两步向后勾一脚;   e.向四方旋转;   f.倒转;   g.左脚向上抬一次;   h.左脚跟着走一步,然后向上抬左腿,抬右腿跺地;   i.右脚勾向后一次。   东巴巫师就是根据这种跳神经书——特殊的舞谱,进行舞蹈训练的。   元明清各代,有些文人出于“复古”的用意,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自己对古代舞蹈的理解及想象,拟作了一些古代舞谱。   元代人余载给早已失传的《韶》舞编制了舞谱。他根据《河图》、《洛书》的理论,运用阴阳、奇偶的变化,给64人的队舞设计了服装、队形、变换方位等。   明代著名的乐律学家和史学家朱载堉认为“无古不成今,今之乐犹古之乐”。认为没有古代的乐舞,就没有今天的乐舞。今天的乐舞是古代乐舞的继承和发展。今天的乐舞,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古代的乐舞。从这种认识出发,朱载堉一方面精心研究乐舞的历史资料,一方面研究明代尚在流行的传统乐舞,以今证古,用古今融合的方法编制了一套拟古舞谱。并且以古代的“词章”(歌词)与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