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双季稻3.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的双季稻3.pdf

( ) 《自然科学史研究》 第 21 卷 第 3 期 2002 年 : 255—268 . 21  . 3 (2002) S tud ies in the H istory of N atu ral S ciences V o l N o 宋代的双季稻 曾雄生 ( 中国科学院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北京 100010) 摘 要 宋代虽然有早稻和晚稻的名称, 却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双季稻, 但 这并不能否定宋代有双季稻的存在。宋代存在再生、间作和连作三种形式的双 季稻。再生稻, 又名再熟稻、稻孙、二稻、传稻、孕稻、魏撩、再撩、再生禾、 女禾等, 分布于两浙、淮南、江南、福建和湖北等地。间作稻, 又名寄生, 主 要分布在浙东一带。连作稻, 在宋代虽然没有专门的名称, 但却出现了许多连 作稻的品种, 如江苏的乌口稻、浙江的乌 和第二遍、江西的黄穋禾、福建的 和献台、岭南的月禾等等。另外, 在宋代的稻品种中, 还发现了有些品种既 当早稻又充晚稻的现象, 也应是双季连作的结果。宋代的连作双季稻分布虽广, 但由于品种不佳、产量不高、季节和劳动力的矛盾、放牧的需要、肥水条件的 限制、投入产出率低等等原因, 双季稻总的种植面积并不大, 在粮食生产中的 作用如同凤毛麟角。宋代的双季稻大多都是在原有的品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与 当时引进的早熟而耐旱的品种占城稻关系不大。 关键词 宋代 双季稻 早稻 晚稻 间作稻  占城稻 中图分类号: S092 (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0- 0224 2002 03- 0255- 14 A 收稿 日期: 2001- 03- 06; 修回日期: 2002- 01- 19 作者简介: 曾雄生, 1962 年生, 江西新干人,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1999- 2001 年导向课题 “宋代稻作史研究”之一部分。 ①最早提出此一观点的人是清代的林则徐, 他在为李彦章 《江南催耕课稻编》所作的序中说: “固吾闽所传 占城 ( 之 稻, 自宋时流布中国, 至今两粤、荆湘、江右、浙东皆艺之, 所获与晚稻等, 岁得两熟。” 《中国农学遗 ) ( ) 产选集甲类第一种 ·稻上编》, 北京: 中华书局, 1958 年, 376 页 日本史学家加藤繁 1939 年 在对占城稻作过 系统的研究之后, 认为: “在占城稻输入以前, 中国就已经有早稻, 可是不妨这样看: 早稻的盛行栽种, 却是由 256 自 然 科 学 史 研 究            21 卷   3 期          曾雄生: 宋代的双季稻 257 258 自 然 科 学 史 研 究            21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